4月,随着烟叶移栽工作全面收官,湖南省新宁县烟区传来喜讯:今年新宁县烟草公司推广的“翻耕+旋耕+起垄”“三段式”耕作技术成效显著,烟苗移栽后成活率提升,长势大好,烟农朋友们纷纷表示对今年的烟叶生产信心倍增。这一技术革新不仅破解了困扰当地多年的土壤板结难题,更成为丘陵地区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生动实践。
技术破局:从“二段式”到“三段式”的跨越
安山乡车头村,旋耕机正在作业。肖原 摄
新宁县烟区长期沿用的是“翻耕+起垄”传统“二段式”耕作模式,但传统的“二段式”操作不能很好的适应不同土壤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对于改善土壤结构和解决土壤问题的方法较为单一,在实际生产中,烟农朋友们反馈,经常出现会土壤板结的现象。一旦土壤板结,后续的打凼和移栽工作也变得十分困难,极大的影响烟叶生产效率和效果。且土壤板结造成的田块间缝隙大,不利于烟株根系的生长和稳固,导致烟苗移栽成活率降低。同时,板结的土壤不仅影响烟苗的初期生长,更是限制了根系在整个生长周期中的发育,影响烟株的健康和产量,降低烟农收益。
2025年,新宁县烟草公司大胆创新,在邵阳市烟草公司的指导下,引入“翻耕+旋耕+起垄”“三段式”耕作技术,在传统的“翻耕+起垄”耕作模式之间,新增旋耕环节,利用大功率旋耕机,对烟叶生长根际区,也就是烟田表面耕作层进行精细化破碎,确保土壤深耕达到20至30厘米,这种深度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层硬结问题,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
“旋耕后,土壤松软得像‘海绵’,这种深耕的方式,打破了土壤板结,帮助水分和空气进入土壤,土壤细碎了,移栽质量提高,有利于烟苗的早生快发,提高烟叶大田整齐度和质量。”新宁县烟草公司技术员何祥春介绍道。
成效对比:田垄间的“复活”奇迹
“三段式”耕作技术实施后,烟苗成活率大幅提高。肖原 摄
根据各站点的走访调查,烟农朋友们纷纷表示,“三段式”耕作新技术应用后,烟苗移栽成活率大大提高。
“往年移栽后总要补苗三四次,今年几乎不用补,烟苗长得齐整又壮实。你们看,同样是我之前种的地方,就补苗来说,以往我都要请10多个工干好几天,现在只要8个工,小2天就把我田里缺的苗补好了,而且你看这苗子,根扎的多好,一看就知道,以后能长的很好嘞。”安山乡车头村烟农李小红指着烟田,开心的和大家介绍道。
据了解,“三段式”耕作后的田块,烟苗移栽后烟株根系发育好,烟苗成活率提高,补苗率大幅降低。
提质增产:从“保成活”到“促增收”的财富密码
技术革新带来的不仅是移栽后烟苗成活率的提高,更是烟农的财富密码。据测算,“三段式”耕作技术实施后,不仅烟苗成活率大幅提高,达到新宁县历史最优水平。而且烟田整齐度也有所增加,烟苗大小苗比例显著降低。更令人期待的是,随着土壤结构的持续优化,烟株粗壮,有效叶片数增加,预计亩均可增产8%至12%。
车头村烟农李万辉正算着“增收账”:“虽然旋耕机的使用每亩会多80元机器操作的费用,但是烟草公司那边“三段式”作业有补贴50元。同时每亩也会减少补苗投入,加提前生育期我就可以早点采烤,早点种晚稻,晚稻就能增收多卖,而且烟苗长的好,烟叶质量也会好,以后的上等烟比例也能提升。我现在看着烟苗噌噌的长,就像看见钞票往口袋里跳!”
沃土育生机:春天里的期待
“握土测试”现场展示。肖原 摄
暮色中的烟田,新宁县烟草公司技术员张丽颖抓起把湿润的土壤轻轻握紧,伸开手掌,土团落地即散——这个经典的“握土测试”,此刻成了最有力的技术代言。
“三段式”耕作新技术的实践印证了现代农业技术对生产力的解放作用,也为传统农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此次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新宁县烟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全县烟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预示着新宁县烟叶产业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前景。
“好土育好苗,好苗产好烟。”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秋收时节,崀山烟区这片被土壤板结长期“困扰”的土地,将会用沉甸甸的烟叶证明:只要解开大地的枷锁,贫瘠的土壤也能绽放奇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