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春耕十日粮,十日春耕谷满仓”。时值雨水节气,榆中县广袤的田野上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农技人员穿梭田间“把脉问诊”,精准施策;农机合作社工人们忙着检修设备,确保每一台农机都能以最佳状态奔赴战场,农资配送车满载着希望的种子与肥沃的肥料,风驰电掣般驶向各个村落……一幅饱含“人勤春早”韵味的现代农业绚丽画卷,正沿着榆中的山川脉络徐徐铺展。
农资先行,夯实春耕“压舱石”
春日的暖阳洒在夏官营镇农副公司,院内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宽敞的仓库里,各类农资整齐地摆满了货架,肥料、种子、农膜……琳琅满目,宛如一座春耕物资的宝库。仓库外,工作人员正忙碌着装送肥料。运输车停在门口,一袋袋肥料被整齐地码放好,承载着丰收的希望,即将被送往田间地头。人群中,前来采购春耕物资的群众络绎不绝。他们穿梭在货架间,仔细挑选着心仪的种子和肥料。
“从去年10月开始,我们就投入资金1500万元,用于冬季农资储备,目前总库存量在7000吨左右。”农副公司负责人娄江介绍说,“当前尿素市场价格为1700元每吨,同比下降25%;磷酸二铵、复合肥分别同比下降2.3%、5.9%,降低了群众春耕成本。同时加大了有机肥的储备量,以满足市场对绿色农业投入品的需求。”
为确保春耕生产开好局,榆中县早谋划、早部署,构建“县级统筹+乡镇调度+村级配送”三级保供体系。目前全县已储备运物资5.53万吨,其中化肥1.95万吨、有机肥0.52万吨、春播种子2.7万吨、农药0.014万吨、农膜0.35万吨,各类农资储备充足,满足当前春耕生产。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护农保春耕”专项行动,对县域内75家农资经营主体进行全覆盖检查,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安心肥”。
科技赋能,培育增产“新动能”
在金崖镇永丰村的甘肃鑫通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数十名工作人员穿梭于26个设施育苗大棚之间,紧张而有序地开展育苗工作。他们有的忙着分苗,有的搬运穴盘,还有的为分好苗的穴盘浇水,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高效。
公司经理金淋介绍说,“我们每年2月至8月培育三茬蔬菜种苗,包括芹菜、西兰花、甘蓝等,年育苗量达5000万株,可满足6000亩地的种植需求,产品销往定西、临夏、皋兰等周边市县。企业高峰期用工70余人,常年用工25人左右,每人每天收入120元,为当地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据介绍,为给种苗质量撑起“保护伞”,该公司引入先进科技,采用自动化设备精准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当夜幕降临,气温悄然降至15℃以下,保温毛毡便如同忠诚的卫士,自动落下,与此同时,自动控温系统迅速启动,暖意四溢;而白昼日光炽热,气温飙升至25℃以上时,通风设备自动开启;湿度一旦超过70%,排湿系统即刻响应,确保种苗时刻在最佳生长环境之中,茁壮成长。
古城村白海梅在该企业务工,她说道:“我们家种了4.5亩蔬菜,以前自己育苗,总是担惊受怕,怕冻伤、晒伤,参差不齐,自从每年从公司购买种苗,这些烦恼通通没了,而且种苗大小均匀一致,上市的时候整整齐齐,可方便了。在这儿务工,每年还能额外增加两万元务工收入。真是一举两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与‘产业增收’的双赢。”
榆中县采用育苗大棚温室、配套穴盘基质育苗技术,指导经营主体、种植户及早着手蔬菜育苗工作。通过经营主体与农户自育,预计全年育苗量达到10亿株以上,目前已完成育苗4亿株。同时依托大有公司,积极打造马铃薯制种基地,推进良种繁育,计划生产马铃薯原原种6000万粒,确保种薯生产面积达到2.3万亩,为农业增产注入澎湃动力。
服务护航,织密生产“保障网”
榆中县农业农村局成立5个春耕助农督导服务组,开展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培训指导、宣传咨询和试验示范。适时开展冬小麦苗情、土壤墒情、越冬作物苗情和病虫情调查。积极推广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指导群众提前做好草地贪夜蛾、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力争将重大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5%以内。
与此同时,通过“榆中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墒情监测、气象预警等信息十余条,惠及农户10.2万人次。农机站工作人员深入开展农机安全检查和维修、调试、保养工作,计划投入各类农机具2.6万台套,目前完成检修2400台套,29家农机合作社踊跃参与,贴心提供代耕代种“服务清单”,为农户分忧解难。
水务部门计划利用30天左右时间,对三电灌区75座泵站的248台套机组、788面高低压开关柜、566台闸阀、107台变压器及所有机电设备、202.34公里干渠及335.61公里支渠、98.85公里10kV高压输电线进行全面巡查并及时维修养护,对灌区310处量水设施进行维修校核,全方位消除各类潜在安全隐患,保障水利工程安全高效运行,确保输水、配水精准无误,为春耕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一年好景看春耕,广袤田野生机涌。榆中县将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开局即决战”的奋进姿态,全力守好群众的“粮袋子”“菜篮子”,为全年农业丰产丰收夯基垒台,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