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勇:拳拳赤子报桑梓 反哺家乡助振兴

2025-02-19 10:16:28

来源:中新网四川

每当夜幕降临,四川南充南部县碑院镇罗面村20余盏太阳能路灯都会齐刷刷地亮起来。“亮堂堂的,再也不用摸黑了!”村民们微笑着走出家门,谈及在外打拼的村民杨光勇致富不忘众乡邻,默默反哺家乡的善举,村民们都啧啧称赞。

多年来,杨光勇在外打拼,始终心系家乡的父老乡亲,尽己所能带动家乡群众务工增收。他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为家乡、边远地区奉献爱心。

“在外面,心里总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滋味,总想着能不能为家乡发展出些力、做点事。”杨光勇道出了自己的心声。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份家乡情怀越来越浓厚,他没有忘记家乡南部的养育之恩。

杨光勇孩童时期被人接济,善言善举影响着他一生。1972年2月,他出生于罗面山村玉皇寨下一户农民家庭里,兄弟姊妹六人,他在家排行最小。在那个穷苦年代,本不宽裕的家庭,加上人口多,一家人生活过得十分艰难。

虽然生活捉襟见肘,但父母的爱一点也不少。杨光勇六岁那年,母亲郭太秀看到他还在穿开裆裤,便决定把分到的稻草拿去集市上卖掉,换了钱为他买条封裆裤。但卖稻草却没那么顺利,直至当天下午,稻草始终无人问津。正当娘儿俩为稻草难买发愁时,一位穿着时髦的中年男子来到他们身边,看着母子俩衣衫褴褛破旧,直接从裤兜里掏出10元钱递过来,嘴里说着:“稻草不要了,赶紧去买点穿的和吃的吧!”

杨光勇永远记着这份恩,便立志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母亲的爱和中年男子的善举,让我感受到人世间的真善美。”那段故事,在他心里挥之不去。从此,他心中便种下感恩与责任的种子。

杨光勇四岁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他一直很勤俭节约和好学上进,但为了不拖累家里,1992年1月,他初中未毕业,就到厦门建筑工地,当起一名泥水工,后来又辗转多地。“打工虽辛苦,但他每天都会挤出时间,静下心来看书、写字、诗歌创作和学。”2022年,杨光勇加入上海市浦东新区书法家协会。2023年6月,他凭借一首现代诗《画春》,三首古体诗《荷塘·浣溪沙》《七律·登山》《游恩施大峡谷》斩获奖项。

2023年,杨光勇在成立上海杨杨得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带动南部老乡200余人在外务工。“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杨光勇说,年来,他十分关注家乡发展,看着父老乡亲富起来,感到十分欣慰。

2024年,该镇新联会成立,镇上会议室简陋狭小,无奈只好借文峰社区的会议室。杨光勇便带领当地乡贤、在外成功人士、致富能手等爱心人士捐资50余万元,为镇上修起一间会议室,并配备相应设备。前几年,碑院镇罗面村村民因夜间出行散步、跳坝坝舞因光照条件不佳而一筹莫展,杨光勇的之后,便捐资数万元,为村里购买太阳能路灯,方便村民夜间活动。在了解到村里老人缺乏精神文化生活后,他还主动对接村“两委”干部,每年重阳节当天,为老人举办节日活动,办坝坝宴。面对外界的赞誉,杨光勇说:“我是罗面村走出来的,帮助更多群众过上好日子,我才安心。”

2024年8月21日,他冒着高寒缺氧的危险,凭着顽强意志从上海跨越4000余公里,到西藏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为283户农牧民群众送去价值5.5万元的生活物资。同时,在他的感召下,多名爱心人士、企业家共同资助4名品学兼优贫困家庭的学生,直至大学毕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