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们对鸡蛋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在咱们国家,每天差不多都要消耗掉10亿枚鸡蛋,这滋生了蛋鸡行业——对产蛋母鸡进行集约化养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被放上传送带的公鸡,下面就是绞肉机
在蛋鸡行业中,有一个非常残忍的事实,刚孵化的日龄公鸡在判定性别之后,立马就会被送上绞肉机的传送带,大约几秒钟的时间,它们就会掉入绞肉设备,结束短暂的一生。
之所以公鸡的命运如此悲惨,当然是因为它无法产蛋,同时蛋鸡体质的它们也无法当作肉鸡培养,所以为了减少饲料损耗,只能抛弃。
那些被抛弃的雄性蛋鸡会被制作成宠物饲料,或者直接被当作肥料出售。
图:辨别出来的公鸡
在世界范围内,每年都大约有70亿只雄性蛋鸡被绞杀,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但对于养殖业而言,这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因为养殖业要为此投入巨大的资源去孵化它,同时还要失去一枚鸡蛋,变成回报率更低的小鸡。
所以目前蛋鸡行业有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就是如何高效地在鸡蛋的时候就识别出公鸡来,这样就不用拿去孵化了,可以节约很多成本。
科学家如何筛选“雄蛋”?
鸟类的性别系统和人类差不多,也是由受精时性染色体的遗传决定的,但与人类不同的是,决定鸟类性别的是雌性。
鸟类的性染色体是用ZW(人类的是XY)来表示,当受精卵具有两条ZZ染色体时,就发育成雄性,而当一条是Z染色体,另外一条是W染色体时,则发育为雌性。
因为只有雌性鸟类能够提供不同的性染色体,所以性别是由雌性决定的,而在人类中正好相反,人类是男性拥有两条不一样的性染色体XY。
其实,高等动物的性别决定系统都相对简单,通过观察受精卵确实就可以知道它将来会发育成雌性,还是雄性。
但是,想通过鸡蛋就辨别雌雄,还是有相当高的难度的。
这个被称为卵内性别鉴定,是一个很不错的研究方向,也算是老课题了,十几年来有许多团队都在着力研究这个。
因此现在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许多方法来做到这一点,它被分为两类——入侵技术和非入侵技术。
入侵式的话,自然就是要“打开”鸡蛋,一般就是在卵内进行生物标记,让不同性别的受精卵显示不同的颜色,这种方法现在德国比较流行,而且有好几种类似的。
非入侵式的话相对来说比入侵式破坏力小一点,一般认为这会是更优的选择。目前一般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一个是光谱,一个是人工智能成像。
无论是入侵,还是非入侵,都需要孵化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做出判断。
所以这些技术的优劣情况,除了看它成本之外,就是看它能在孵化的第几天做出判断,判断的成功率有多高,以及判断的效率有多快——比如1一分钟能识别几枚几枚。
就目前而言,入侵式技术在成功率和孵化时间上相对来说表现都更加良好,这些方法基本在孵化第9天的时候,就能达到98%以上的成功率。
非入侵式的优势就是不用破坏鸡蛋,以及判断的效率更高,比如人工智能成像,虽然它需要在12-13天内才做出判断(鸡的孵化周期21天左右),我没有找到成功率相关数据,但是它可以一小时内鉴别24000枚鸡蛋,而我们前面提到入侵式的,一般每小时只有几千枚。
最近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团队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也是非入侵式的,它可以在孵化8天的时候,以80%成功率的做出判断。
其原理是通过收集鸡蛋挥发物质,然后鉴定DNA来辨别雌雄。
蛋壳和膜是一种复杂且可渗透的结构,它可以促进气体交换的同时保持物理完整性,以确保成功孵化。
鸡蛋从外界得到的主要就是氧气,而它也会向外界释放有机化合物,加州大学的团队正是收集这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判定鸡蛋的。
这篇论文5月22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杂志上,有媒体称这是卵内性别鉴定领域的重大突破。
公鸡连出生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虽然科学研究经常以保护或者正义的名义开始,比如对“雄蛋”的鉴定,会被包装成每年拯救70亿只公鸡。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仅仅是因为公鸡不会下蛋,它就连出生的权利都没有了,这真的没有正义可言,只有自私。
其实不仅是蛋鸡,养殖业经常都和动物保护背道而驰,如果你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的话,你就会发现我们每天食用的肉蛋奶都来之不易,会非常残忍和自私。
但这一切不会改变,也不能改变,因为人类的生存就需要这些资源,类似雄性蛋鸡的情况只会变本加厉。
简史三部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有在他的作品中,对这种人类和家畜间关系有给出一个判断,这是因为人类和动物的智能不在一个维度,所以我们很难去考虑家畜的需求。
他也以此为基础给出了一个大胆猜测,如果哪天人类社会出现更高智能,那么更高的智能也将不会考虑人类的想法和需求。
另外,似乎人类发展出现更高智能是必然,至少现在就已有的两种技术有机会实现,一个是通过机械实现的不同载体的更高智能(AI),另一个是通过基因实现的依然是碳基的更高智能。
有时候想想,那些赛博朋克的影视作品所描述的场景也不是不可能。
参考资料:
[1].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85726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