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水果越来越贵”这个话题忽然冲上热搜,在一条吐槽视频中,博主逛了一圈水果店,最后能买得起的水果只有小番茄,网友纷纷评论“是我本人了”、“月薪不过万,不敢进水果店”。
在另一社交平台,豆瓣“每日水果小组”、“丧心病狂攒钱”“零食拉踩小组”“生活组”等多个讨论组中,不约而同地传达出“水果变贵了”的声音,时间从2019年到今年,地域从南方到北。
这多少有点不同寻常,要知道在普通人心里,一斤西瓜几毛钱,桔子橙子论筐吃,吐槽水果贵的对象往往是日韩,韩国人吃西瓜扣扣嗖嗖、日本一小片西瓜70、80元。
如果说车厘子、牛油果、阳光玫瑰葡萄这种进口高端水果贵就算了,怎么连“平民水果”西瓜、苹果都开始加入了“水果自由”的行列了。
水果变贵是错觉吗?
近来,多个媒体报道各地线下实体店水果变贵了,在长沙,水果店里麒麟瓜每斤10元左右,一个10斤左右的西瓜要100多元,店员称“今年西瓜批发价比往年高出两、三元”;在南京,苹果、香蕉、柑橘、梨子等水果的零售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4月每斤比3月上涨0.5元至2元不等。
打开线上琳琅满目的生鲜App,水果价格也不便宜。盒马鲜生5斤重的甘美西瓜价格为49.9元/个,约等于10元/斤;山姆会员App上8斤奶油西瓜会员价格为69.8元/个,折合每斤约8.7元;美团买菜上6斤的美都麒麟西瓜42.9元/个,每斤约7元。
水果变贵到底是错觉还是真涨价了,或许可以从一系列数据来感受。
从3月21日开始,国内水果价格呈现连续上涨状态,市场批发均价从6.71元/公斤涨至7.34元/公斤,最大涨幅9.39%。其中,4月上旬均价7.19元/公斤,环比涨幅7.63%,同比涨9.77%。
农业农村部监测最新数据显示,4月29日-5月5日重点监测的6种水果平均价格为7.70元/公斤,同比上升16.1%。
历年数据也显示,水果均价在不断攀升。目前,水果均价处于有记录以来同期的最高位,并且上涨趋势比其他年份更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1%,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1.3%,其中,鲜果价格上涨6.9%。
再来看收入增速。2022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8504元,增长6.1%。
也就是说,你的收入涨幅没跑赢水果价格涨幅,所以能明显感觉到水果变贵了。
“平民水果”逐渐消失
水果为什么越来越贵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国领土南北纬度跨度大,大部分地区气候适宜,物产丰富,一年四季都有新鲜优质水果。从2015年起,我国果园种植面积超过1千万公顷,2019年之后超过1.2千万公顷,水果产量跟着“节节高升”,2020年水果产量为28692.4万吨,约占全球的1/3,是世界最大的水果产区。
从水果种类来看,西瓜产量6622万吨,占比23.1%;柑桔产量5121.9万吨,占比17.9%;苹果4406.6万吨,占比15.4%;梨产量1781.5万吨,占比6.2%;香蕉产量1151.3万吨,占比4.0%。
因此,我国是不折不扣的水果大国,西瓜、柑桔、苹果、梨、香蕉绝对算“平民水果”,这也是多年来网友们“调侃日韩吃不起水果”的底气所在。
但水果作为农产品,“看天吃饭”属性强,受供需影响,其价格呈明显季节性波动,近年来,“天公不作美”,极端天气频现,是普通水果涨价到最大原因。
根据国家商务部数据,2015-2020年我国的西瓜和葡萄的价格具有最为显著的季节性波动。苹果价格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自2018年7月进入明显的上行通道,上涨至2019年8月的13.55元/公斤,涨幅为91.11%,之后慢慢回落。
2018年,苹果在开花期时遇到了倒春寒,结果期又遇冰雹袭击,减产近三成,2019年,苹果主要产区又遭遇了干旱、低温、霜降和冰雹,每一年的减产都会影响来年库存,涨价相继而来。此外,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平民水果”,苹果的涨价也会提振其他水果价格。
其次,由于水果产业链庞大,处处是痛点。从种植端、采后处理、水果流通、水果零售、水果冷链物流,每多一个环节,经过一次流通,成本都会跟着增加,而水果损耗率高、管理成本高、毛率低,最终都反馈到消费者身上,这就导致消费者嫌贵买不起,果农、批发商、零售水果店喊冤没挣钱。
具体以西瓜为例,从种植户角度来说,今年由于雨水、冰雹天气的影响,西瓜产量相比往年有所下降,收购价比往年高,云南西瓜产区芒市合作社种植的“昂达甜王”、“超级甜王”,收购价达到每斤2元,亩产收益6000元以上;广东上洋产的“甜王”黑美人收购价格为2元至2.3元一斤,往年在1.2元至1.5元一斤,即使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近一倍,农户收入只能基本持平。
这些西瓜一经采摘,将销往广西、珠三角、长三角、新疆、内蒙、东北等地,对于批发商来说,今年比以往来说,压力更大。由于疫情,外地水果需要检疫,通关时间长,原来1-2天能到达,如今需要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一长,西瓜会坏掉,此外油价上涨也让运费飙升,货运成本普遍上涨10倍,再加上批发市场固定的场地费、人工费等,批发商也在喊不挣钱。
当西瓜运到杭州,零售商来批发时,西瓜的批发价最高涨到了一斤9元。而水果店在房租、人力成本、水果损耗的压力下,只有把价格往上提来抵消成本,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反而降低营业额,遇到保质期短的水果,甚至亏损。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水果变贵了还有一个大原因,购买渠道发生剧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菜市场消失,综合超市遍地开花。一个现象是,记忆中带有烟火气、人情味的菜市场、街边小摊、农贸市场在城市版图中越来越少,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例如,京城四大菜市场的东单菜市场、西单菜市场、崇文门菜市场、朝内菜市场相继关闭或搬迁;在上海开了16年的嘉善路菜市场租赁到期后关闭;在杭州开了近10年的小南门菜市场关停。
与菜市场一起消失的,还有熟悉的摊主,讨价还价声,便宜的蔬菜水果,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综合超市、社区菜店、生鲜超市,2020年,仅中国超市百强企业的门店总数就达到了3.1万个。
标准化的超市、精品水果店,标签化的价格,这些都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水果价格越来越贵,尤其是身处大城市。例如最近冲击水果零售第一股的百果园,拥有5351家线下门店,定位中高端消费人群,平均客单价达到36元。百果园也是网友口中不敢轻易进的水果店,4个橘子43块钱,1个哈密瓜100多。
疫情之下,线上渠道趁机崛起,既有美团买菜、叮咚买菜、朴朴超市、每日优鲜等纯线上生鲜电商,也有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还有盒马鲜生、山姆会员店、百果园等线上线下齐发力,卖点是不让中间商赚差价、冷链、第二天直达、果园直采等。
2019年5月,拼多多通过大规模补贴方式杀入水果生意,强调“产地直发”,绕开批发商环节,价格拉到最低,一眼望去,9.9元包邮、19.9元一箱,坏果包赔包退款。
然而,线上渠道的增加虽然平抑了高价水果,但消费者无形成本更高。许多水果看似便宜,拿到手要么与实物不符,要么经过长途运输不新鲜,达不到赔偿,最后消费者不得不选择去盒马鲜生或百果园这样的中高端渠道购买。
而生鲜平台也没挣到钱,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当前全国四千多家生鲜电商平台中,仅1%的平台盈利,4%的投入产出持平,其余95%亏损。
与此同时,水果变贵还有其行业内部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品牌化升级,开始有意识地打破过去“有品类无品牌”、“有品种无品牌”、“有产地无品牌”。但品牌的树立,意味着水果标准化、品质不断提高,这也是最大的溢价环节。
以西瓜为例,久泰旗下的精品西瓜品牌“一包糖”,号称从产区源头、品种选择、从育苗到定植、压蔓、追肥、授粉、定果等环节进行品控检测,“西瓜中的爱马仕”,上市时一斤能卖到10元;北京的庞各庄小吊瓜,在“汉良牛奶西瓜”品牌加持下,以牛奶代替肥料浇灌西瓜,价格高达16.9元一斤。
当然,品牌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消费分级,一些消费者对水果品质、美观度、包装有了更高要求。水果在从刚需消费变为品质消费的同时,被赋予更多情绪价值、礼品属性。
从春天的第一颗草莓到夏天的第一口西瓜,从飘洋过海而来的车厘子到纽约上东区追捧的牛油果,无论是普通水果还是进口水果,经由社交媒体转化,背后传递出借由水果所表达的高品质、健康的生活方式。
普希金曾经呼喊若为自由故,生命、爱情皆可抛,但没想到的是,现代人对“自由”的追求越来越多,而且“价格”越来越高攀不起,从辣条自由、口红自由、星巴克自由,到如今的水果自由,衡量财富实力新的指标正越来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