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娱 > 正文

他是中国第一代低音提琴手——老克勒”郑德仁100岁了

2022-01-20 08:34:09来源:搜狐娱乐  

白色上衣配红色格纹围巾,笔挺的西裤加上锃亮的皮鞋,神采奕奕的“老克勒”郑德仁即将迎来虚岁百岁生日。70岁的大女儿郑雪梅告诉记者,父亲在家天天看新闻,电话里跟她聊起国际国内大事,能聊上一小时。

1月19日下午,上海交响乐团为郑德仁举行了一场生日音乐会,郑德仁的老友、学生们都来了。97岁的指挥家曹鹏来到现场,坐在郑德仁的身边。最年长的学生洪友龙,今年已92岁,在旁人的搀扶下把一捧鲜花送到郑德仁手上。

“我1952年开始跟郑老师学琴,当时五线谱还不会认。他不仅琴拉得好,作曲的本事也很出色。在他的启发下,我也学习了作曲和配器。”洪友龙说。

他是中国第一代低音提琴手

1923年1月出生于上海的郑德仁,1943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国立音专”,跟随俄籍教授佘甫磋夫学习低音提琴。1946年进入上海交响乐团前身工部局乐队,成为乐队首位华人低音提琴演奏员,后成为声部首席,直至1991年退休。

年轻时的郑德仁 上海交响乐团提供

回忆起刚进乐团的日子,郑德仁说:“那时我与众多音乐家共同排演交响乐,他们来自欧洲各国,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我每天都沉浸在古典音乐的艺术氛围中,也认识到,低音提琴这件既庞大又低沉的乐器在乐队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以后从事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除了演奏低音提琴,郑德仁在职期间还创作了《火把节》《彝族舞曲》《采茶灯》《江南好风光》等数十首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当年乐团音乐会上常演曲目,并由上海唱片公司录制成唱片出版。生日音乐会上,上海交响乐团驻团指挥家张洁敏执棒乐团演奏了《火把节》《江南好风光》两部作品。郑德仁的学生、已退休的原上海交响乐团低音提琴首席朱顺华也回到乐队,奏响老师的作品。

“我最近还碰到过郑老师,老师说我胖了,很惭愧,对形象疏于管理。我13岁就跟郑老师学琴,他教学一丝不苟,生活中也严于自律。现在我们已经是五代师生同堂了,祝老师健康长寿。”朱顺华说。

郑雪梅说,父亲影响了自己的一生。小时候,家里有多种乐器,自己跟着父亲学大提琴,妹妹拉小提琴,一家人都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到内心的富足。后来,郑雪梅成为星海音乐学院的老师,教授钢琴和竖琴。“我父亲还把很多小提琴作品改成了低音提琴版本,把这件角落里的乐器带到舞台中央。”郑雪梅说。

他是中国爵士乐的“活化石”

百岁生日音乐会上,查理大乐队的乐手们还演奏了《Sing Sing Sing》《Trumpet Blues》《夜上海·夜来香·玫瑰玫瑰》《In the Mood》等爵士乐作品,致敬郑德仁对中国爵士乐做出的贡献。

郑德仁的一生堪称是一部上海爵士乐发展史。他1947年加入百乐门吉米金乐队,那是上海第一支华人爵士乐团。郑德仁除了担任低音提琴手外,还从事乐队的谱曲和编曲工作。他记得电影《出水芙蓉》在大光明影院首映时,他一天中连看4场,忘情速记,第二天主题曲就在百乐门奏响。

1956年,郑德仁参与组建了上海轻音乐团,“轻音乐”这个翻译就源自他。在当时的文化俱乐部,也就是现在花园饭店,他的乐队每周六晚为外籍专家演出,大受欢迎。

改革开放后,郑德仁回归爵士乐,组建起上海老年爵士乐团,开始在锦江宾馆小礼堂里演爵士乐,后来去了和平饭店的小酒吧。当时有澳大利亚记者撰文说,看看和平饭店就知道中国已经开放了,虽然乐器很旧、乐谱发黄,演奏的还是一帮老头,但他们敢于演奏爵士乐了!

几年前,在兰心大戏院一场上海老歌音乐会上,记者见过93岁的郑德仁登台指挥。他说,上海老歌曾长期被看作靡靡之音,其文化价值一直被低估。其实,上海老歌是上海本地文化的承载。“它的曲调来自江南小调,《紫竹调》《孟姜女》《无锡景》等等;但它的节奏却是爵士。中西结合,正是海派文化的体现。”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