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娱 > 正文

三星堆和马家窑:新出土器物让人愈发不解

2021-03-26 15:00:14来源:论鉴  

3月20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在成都宣布了三星堆3、4、5、6、7、8号坑发掘进展情况,出土了高达60厘米的青铜大口尊、方形铜樽、龙形器樽、玉琼、青铜坛、圆口器樽、黄金面具再次让很多考古学家也包括三星粉产生迷惑。

迷惑原因主要有这四个:

(1.)

从祭祀遗址到生活遗址,三星堆遗址的扩大化

一、二号殉葬坑出土时,根据祭祀器物,包括大立人,青铜神树等,几乎所有人都毫不怀疑认为三星堆属于祭祀遗址,且是规模宏大的祭祀遗址。如今出土这些的这些器樽,又说明了三星堆不仅是祭祀遗址也是生活遗址,大量礼器出土的遗址,怎么可能是单一祭祀遗址?其实大家早该想到,哪有4.2平方公里大的祭祀遗址?

三星堆最新发现的方口铜樽

(2.)

三星堆青铜器究竟和殷商青铜器关联在哪?“考古中国”又抛出一个谜

“考古中国”公布的发掘结果直到现在含含糊糊,对于三星堆来龙去脉,没有形成系统性说法。这也难怪,考古毕竟是门很严谨学科,且三星堆还关乎到文明起源或传承问题,哪能信口开河?

但关键性两个问题应该说明:三星堆青铜器同位素和商代青铜器是否一样?根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OES),前期1、2号祭祀坑出土青铜器金属配比和殷商、金沙、汉中青铜器群出土器物不同。虽主要元素都为铜铅锡合金,但这种合金法全世界青铜器都在采用,譬如古印度古埃及等,相互差距还是很大的,也是区分文明独立性基础。既然如此,又依据什么将其归类到殷商文化?

更重要没有铭文说明?殷商青铜器铭文是其基本特征,如唐马和汉马的区分,一个写实一个写意,一看就是两码事。毛公鼎、大盂鼎、大克鼎和司母戌鼎等重要青铜都有铭文。三星堆青铜器上为何连龙形器尊这种图腾器物铭文都没有?是当时还没有文字吗?那怎么可能?能造出如此精湛青铜器的文明,会没有文字?符号总该有吧。

(3.)

新出土象牙与玉琮,东西方人类的互动

此次公布100根象牙和玉琼,是三星堆人与南方古人类互相来往商贸痕迹还是西北传入?象牙贝壳这些东西,马家窑和齐家文化也有出土,但齐家文化的象牙是和中亚、西亚交流痕迹。

(4.)

黄金权杖,权杖文化来自何方?

黄金权杖怎么来的?华夏文明所有史料中根本没有权杖文化。权杖文化是西方舶来品,神权巫权王权的统一,也是财富标志。甘肃齐家文化新石器遗址中,也出土了这样一批具有浓郁埃及特色的权杖,且还有批古巴比伦青铜器。证明丝绸之路开通前2000年,东西方已开始大规模交流,齐家文化权杖上也有鱼,鱼是埃及护法神之一,中原文化可不认这东西。

三星堆黄金权杖上的鱼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权杖

迁徙和流动是人类本能,尽管那时条件有限,但并不妨碍人类天性伸展。否则人类是怎么走出非洲的?妇好墓中大量亚利安人头颅,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1000多具3800年前欧罗巴人木乃伊,都是东西方人类4000年前互动证明。

因此笔者推断:公元前17世纪左右时,埃及遇希克索斯人入侵,希克索斯人是古印欧人一支,古印欧人当时大杀四方,其中雅利安人到了东方。希克索斯人征服埃及建立了15王朝后,实施暴政统治,古埃及暗无天日。因此,埃及人迫切希望得到太阳神庇护,赶走外族,部分古埃及人带着心愿和神圣的黄金权杖,一路追寻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到了东方。他们翻越帕米尔高原过新疆穿越河西走廊(一路有痕迹),从甘肃甘南进四川经若尔盖到广汉,在这个世界性大祭司中心,献上了金权杖,完成了祈求和平的心愿。

其余可以解释通。三星堆青铜纵目人,是古蜀王蚕丛变体。蚕丛氐部落从四川岷山石室一路迁徙广汉,《山海经》中有记载,《蜀中名胜录》迁居路线上的蚕崖关、蚕崖石等都是证据支持。打碎祭祀品,则是祭祀文化中的“毁物为祭”,类似于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农村出殡时,孝子贤孙送葬队伍前摔碗砸盆举动,笔者前面文章做了说明。

三星堆古人类DNA图谱还原

青铜面像脸上横向肌是古蜀山民特有,现在四川山民脸上也有,以此为造型的。其余玉琼、龙形器樽、方口尊等器物,也包括青铜大立人身上云雷纹和夔龙纹,说明三星堆与华夏文明同源枝出,属大文明下的小文明,

至于三星堆青铜器颠覆文明起源,华夏文明源自苏美尔或埃及文明一说,没有道理。中国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根据同位素分析年代已8000年,远超三星堆和埃及出土的6000年前骨笛,所以,长江流域拥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可以解释的通。

但让人遗憾的是,“考古中国”此次公布的三星堆发掘最新进展,很多内幕没有向外公布,只是很含蓄将三星堆文明向殷商文化带入。这当然无法让人信服,因为三星堆青铜器工艺水平明显高过殷商青铜器,如3.95米一次成型青铜神树,殷商根本造不出,向前可以追溯几千年,不得而知。此外工作遗址呢?联合国科教文卫小组曾进行过仔细排查,没有发现冶炼场所和铜矿。

关键词: 三星堆 马家窑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