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研究称,2.3亿年前的大型火山爆发和“超级季风”推动了恐龙的崛起。
来自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中国北部济源盆地一个湖泊的沉积物和植物化石记录。这些化石中的化学特征暗示了火山活动的脉冲,与环境变化相关,这些环境变化构成了卡尼南雨积期(CPE)。
CPE是发生在2.34亿到2.32亿年前的一场全球危机,当时是晚三叠纪时期,在大陆漂移之前,世界上的大陆聚集在一起。它包括强降雨的“超级季风”,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温度和湿度增加。
研究人员说,那是一个火山大爆发、全球气候突然变化和动植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但它为恐龙成为“霸主”铺平了道路。
CPE与现代针叶树的建立同时发生,针叶树是一种带有圆锥体的种子植物,在恐龙繁盛的年代,针叶树占据了大地。在CPE期间,环境变得更潮湿,湖泊变得更深更大,这些条件有利于湿地和水生物种。
在CPE气候和环境恢复到更干燥的条件下,有利于陆地物种适应更干燥的环境。CPE不仅有利于恐龙,还有助于陆地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生命的进化——包括蕨类植物、鳄鱼、海龟、昆虫和首批哺乳动物。
研究小组调查了中国北方济源盆地ZJ-1钻孔的陆相沉积物。他们使用了铀铅锆石年代测定法和高分辨率化学地层学(一种确定沉积岩内部化学变化的技术)以及孢粉学数据(研究花粉和孢子等颗粒),发现济源盆地的陆地条件与同期北美的大规模火山活动之间存在相关性。
这次火山活动最有可能的来源是在北美大火成岩省弗兰格利亚的大规模爆发,当时该省位于“超大陆”泛大陆的西部。
结果表明,根据汞浓度数据作为火山爆发的代表,在这一时期有四次不同的火山活动,每一次都与向大气中释放大量二氧化碳(CO2)有关。
微化石显示,火山活动的每一次脉冲都以植物群的变化为标志——特别是蕨类等湿地植物的藻类和孢子的增加,以及针叶树等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植物的花粉的减少。
正是大量二氧化碳(CO2)释放到大气中,引发了水文循环的严重加剧,造成了特大季风,以及湖泊酸化和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水平增加,水体过度富集导致藻类过度生长。
总的来说,超级季风带来的降雨增加导致了流域的广泛扩张,汇聚成湖泊或沼泽,而不是河流或海洋。
这段相对较长的火山活动和环境变化对陆地上的动物产生相当严重的后果。当时,恐龙刚刚开始多样化,如果没有这次事件,在接下来1.5亿年,它们可能永远无法占据生态优势地位。直到6600万年前恐龙大灭绝之前,恐龙一直统治着陆地、海洋和空气。
这一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