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链各环节均实现高速增长。
上半年光伏产业发展活力十足
【资料图】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新增容量达到7842万千瓦,占全国新型电源装机的56%。截至6月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约4.7亿千瓦,超过水电成为我国装机规模第二大电源,仅次于煤电。
同时,光伏发电量也在不断增长,光伏发电消纳利用总体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光伏发电量累计达26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30%,平均利用率约98%。
此外,光伏发电投资规模也不断走高。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完成投资超过1300亿元,约占全部可再生能源完成投资的50%,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江华:当前,我国光伏产业无论是市场规模、技术水平,还是生产制造和产业链完善程度均处于全球第一,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也是愈加凸显。今年还有多个百万级光伏基地正在加快建设,进一步助推经济稳增长。
“爆款”光伏靠什么畅销海外
今年上半年,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产业快速增长靠的是什么?跟随记者到光伏企业一探究竟。
记者来到位于浙江海宁的一家光伏企业生产基地时,工作人员正忙碌地把一箱箱光伏组件装到卡车上,这些产品即将发往国内的一个电站项目。今年上半年,企业光伏组件的出货量和出口量同比增速都超过100%,生产基地也进行了大规模扩产。而在生产车间里,一款全黑色的光伏组件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以往光伏组件的外观要么黑白镶嵌,要么从不同角度看可能颜色不均,而这款全黑组件使用了最新设计工艺,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都呈现均匀的黑色,安装后能与房屋本体完美融合,看着就像普通屋顶一样。因此,这款产品一经推出就畅销欧洲、日本等海外市场,成为“爆款”。
正泰新能海宁基地总经理 刘古岩:这款产品把高功率、高效率与外观的“高颜值”完美结合在一起。我们上个月底排生产计划时,都是满计划、满产能排产,基本上没有产能的空余。
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引领市场需求,同时,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的太阳能转换效率。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的投产规模位列全行业第二,技术也处于领先水平。截至上半年,企业的组件产能达到25GW,出货量11.5GW,同比增长109%。
正泰新能源董事长 陆川:早期的时候,因为光伏产品的成本比较高,国家适时推出了相应的补贴政策。随着这两年的技术创新,光伏的直接发电成本已经在大多数地方都比火电便宜,使得我们今天的光伏不仅在中国有很大应用场景,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也成为需求最旺盛、竞争力最强的产品。
创新协同 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出口强劲的同时,光伏制造业增速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已基本与去年全年相当,占新增电源总装机的56%。从制造端看,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同比增长均超过65%。光伏制造业如何保持增长活力?记者在走访各大光伏企业时得到的共同答案是——“创新”。
不久前,在德国慕尼黑太阳能光伏展览会上,经欧洲太阳能测试机构(ESTI)权威认证,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实现了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33.5%的转换效率,再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这样的技术突破,源自一个40多个人的攻关团队。记者来到了团队的研发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对刚刚制备完成的材料进行发光光谱测试,来了解材料的缺陷分布和电子学性能。
太阳能光伏电池效率是光伏科技创新的核心,然而,单体晶硅电池存在理论效率极限,大约为29.4%。此前,研发团队曾创造出26.81%的全球硅电池效率世界纪录,考虑到量产等因素,事实上这已经非常逼近材料所能达到的实际极限,而要想进一步利用光能,寻求新的技术路线势在必行,晶硅-钙钛矿叠层技术就成为研发人员创新研发的方向。
隆基绿能研究院技术专家 刘江:就是在原有的晶硅太阳能电池上面,叠加一层宽带隙的钙钛矿材料,通过这样一个结构可以更加充分、更加有效地利用可见光的光能。通过叠层的技术路线,它的理论极限效率可以进一步达到43%。
无论是晶硅还是钙钛矿材料,单个电池的转换效率理论上都无法超过30%,然而通过叠层,就能突破40%,这相当于实现“1+1大于2”的完美搭配。不过,要取得这样的技术突破却并不容易。由于在相关技术路线上,国内外几乎都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这就意味着从设备到工艺,再到材料的开发上,都需要从头摸索。
仅仅是原料钙钛矿材料的制备,一次都需要十几个小时,而电池效率每0.1%的提升,背后往往又是上百个材料的摸索与试验。
如今,研发团队不断刷新着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从去年底到今年6月14日,团队就将转换效率从29.55%提升到33.5%,实现了近半年内绝对值增加3.95%。成绩的背后,既是研发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更离不开中国光伏领域全产业链发展的有力支撑。
隆基绿能研究院技术总监 何博:特别是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就深刻感受到这种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实际上大量的设备都是定制化的,在原材料上面,背后也是有很多国产的供应商在跟我们一起合作,去开发适合我们这个叠层电池的新材料。
聚链逐“光” 打造光伏产业新高地
任何一家企业的成长都离不开整个产业链的不断完备和提升,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制造光伏供应链所有组件最具成本竞争力的国家,如今,光伏全产业链的培育还在不断加速。
位于安徽滁州市来安县的这家公司,是一家从事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年初刚刚落户滁州,两期共18GW的项目,总投资126亿元,从签约到投产,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记者看到,在企业的生产车间里,全自动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无人驾驶车辆,装载着刚生产好的电池片,在车间里穿梭运行。
安徽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基地经理 欧阳建波:我们现在是满产满销的状态,每天生产大概620多万片电池片,今年预计上半年的销售额超65亿元,预计今年整年的销售额在120亿元以上。
这家企业的快速落地,只是滁州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滁州全市光伏制造企业,单体投资超50亿元的项目就有32个。随着这些领军企业相继落户,各种组件、边框、背板等上下游企业也随之而来。
安徽滁州汉普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综管部经理 吕书生:我们企业处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中游位置,落地滁州发展,是看中了滁州的产业链优势,与我们企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不低于二三十家,很多都是头部企业。与这些上下游企业合作,能提高我们的合作效率,同时能大大降低我们的仓储和物流成本。
如今,在滁州,隔墙供应,已逐渐成为光伏产业的常态。记者来到当地发改部门,看到了一张“光伏产业链图谱”,产业链缺什么、薄弱环节在哪都清晰可见。
安徽滁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丁世磊:实框里是我们已经招引的光伏重点企业,虚框里是待招引的企业,空白是薄弱环节。加大招引力度,聚力打造产业规模大、龙头企业多、产业生态完善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产业链条。
为了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当地还在各县区成立了帮扶专班,主动上门与企业沟通、对接,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从项目落地到投产、从金融到人才、从扩能到上市,对企业提供全过程的支持保障。
安徽滁州市来安县企业帮扶中心主任 张志山:我们抽调了懂光伏行业、懂经济运行的一线干部,建立了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扶方案,重点突出行业预警、电力保供和人力资源配备。建立光伏企业诉求办理绿色通道,确保企业安心创业、舒心发展。
截至目前,滁州全市落地和在谈光伏产业重点项目近120个,全球光伏20强企业中,有9家已经落户滁州。今年上半年,全市光伏产业产值600亿元,同比增长65%。
安徽滁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丁世磊:下一步,滁州市将紧紧围绕打造世界光伏之都的目标,进一步加快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推动全市光伏产业提质增效。
光伏产业拉动经济增长
正是基于全产业链的培育和技术创新的优势,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活力不断显现。今年上半年,无论是在制造端、应用端,还是出口贸易和投资端,整个行业呈蓬勃发展态势,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