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打着冒险精神的幌子躲避责任。
据新京报报道,7月29日,记者从敦煌警方及若羌警方处获悉,7月22日自敦煌市出发,未经批准自驾进入罗布泊的失联者已全部遇难。而此前,知名旅行博主姜野在新疆进入博格达峰徒步后失联,最终被确认遇难。
户外探险、徒步遇险遇难的消息不时见于媒体。仅就最近三年看,2021年8月,22岁女孩美美在穿越青海可可西里无人区的途中因意外遇难;2022年2月,春节期间,五名游客不顾气象部门的风雪预警和当地警方、牧民的劝返,执意徒步冈仁波齐,被困后两人不幸遇难;同样在2022年2月,“95后”诗人星芽在以凶险著称的“鳌太线”登山时遇难。
(资料图)
户外探险遇难原因很多,有些纯属意外,有些则属于明显的决策失误,甚至违反相关法规。比如,未经批准自驾穿越罗布泊的不幸遇难者。业内人士称,新疆罗布泊国家级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夏季高温,地表最高温度可达70摄氏度左右。
事实上,遇难者并非都是“菜鸟”。比如,35岁的姜野骑行6年,到过30多个国家,骑行里程数万公里。这个履历大体可以证明他的能力。
严格来说,户外探险是一种“奢侈运动”,需要体力、毅力甚至财力的保障。而用生命去探险,也并不意味着轻率、鲁莽地“玩命”。
户外探险有悠久的历史。驱动户外探险运动的是深植于人类内心的探险精神。对于有些个体,探险已近乎“成瘾”。这里有文化心理因素,也有生理因素,有些人确实天生就更喜欢冒险。
而对于户外探险特别是极限运动的参与者,面对风险甚至是生命危险,从一开始就在计划之中。有时候,他们甚至会有意提升风险阈值,比如在可以团队行动的时候选择单独行动。
这必将导向“一个人有没有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的自由”这样的终极之问。显然,选择户外探险的不少人早就有了答案。在普通人看来是常识的束缚与界限,可能恰恰是探险者迫切想去突破和战胜的目标。基于这个角度,对于户外探险,既不应“污名化”也不该“浪漫化”。
尽管探险者个体有选择面对危险的自由,但若涉及团队行动,就需要为他人的生命负责,不能打着冒险精神的幌子躲避责任。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欧美,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数正在大大增加,其中一部分正是户外探险的爱好者。这不是坏事,但也意味着将有大量缺乏经验与准备的新手,参与到这项具有现实危险性的活动中。
这就需要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团体,在对户外探险者教育、警示及技术支持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人可以选择面对危险,但应该基于其对危险程度的了解基础上;人不一定能做到排除一切危险因素,但这个群体理应有更强的专业性要求。
□宋金波(专栏作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