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日(5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护士队伍发展及改善服务相关情况。
据悉,我国注册护士总量已超过520万人,到2025年,数字将进一步增加。面对人口老龄化,下一步我国将增加老年护理、互联网+护理等服务供给,以满足居家养老需求。
我国将持续增加护士数量
【资料图】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表示,近十年来,全国护士队伍总量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每年约有30万新护士加入到护士队伍中。2022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超过520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约为3.7人。全国医护比为1:1.18。
国家卫健委将推动实施《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指导督促各地医院按照床护比等护士人力配置指标,结合各地工作任务需求合理增加和配置护士人力。到2025年,全国护士队伍总量力争达到550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8人,基层护士数量达到120万人。重点加强老年、儿科、重症、急诊、传染病、康复护理等紧缺急需专业的护士培训,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到2025年,上述紧缺护理专业护士参加培训的比例不低于90%。
人口老龄化加剧,将持续扩大老年护理等资源供给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9.8%。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和长期照护需求十分迫切。
2019年以来,国家卫健委出台了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增加老年护理机构资源、开展老年护理评估等一系列政策。2022年启动了全国老年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经过一年的试点,各地护理院(站)、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以及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和医疗护理员队伍数量明显增加,“互联网+护理服务”、上门巡诊、家庭病床、日间护理中心或“呼叫中心”等多元化的老年护理服务模式得到了一定创新。
邢若齐表示,下一步将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持续扩大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资源供给。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居家护理、家庭病床和日间照护等,推动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
加快老年护理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继续实施老年护理专业护士能力培训行动,力争到2025年,各地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参加培训的比例不低于90%。根据失能老年人健康需求和长期照护特点,加快制定医疗护理员职业技能标准,着力培训医疗护理员队伍,主要为需要照护并有疾病的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
完善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的内容标准。围绕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和常见健康维护问题,积极会商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相应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和技术标准等,与长期护理保险支付标准有机衔接,为健全完善我国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制度奠定基础。
全国2000余个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
2019年,国家卫健委出台“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政策,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计2000余个医疗机构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为行动不便的出院患者、老年人等人群提供7类60余项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项目。
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继续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工作,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范围,结合实际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覆盖面,增加“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精准对接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护理服务需求。
服务供给也将继续增加。将“互联网+护理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家庭病床、延续性护理等服务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按照分级诊疗的要求,结合功能定位和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在“互联网+护理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不断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卫健委将研究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服务模式、服务规范、运行机制和技术标准等,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纠纷投诉处理机制等,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有序规范开展。
新京报记者 戴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