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地铁牛街站附近出现的一台煎饼机器人吸引众多市民围观体验。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在餐饮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工紧缺的现状,也给餐厅省下一笔钱。但同时,将一部分体力劳动交给机器后,餐饮从业者也需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形成机器不可替代的价值。
机器人“出摊”卖煎饼
【资料图】
最近,位于牛街地铁站出入口的煎饼机器人在网上走红,众多市民慕名而来。记者昨天上午赶到现场时,市民正排长队准备购买。购买流程和自动售货机差不多,市民在屏幕上选择想要的口味后扫码付款,机器人在窗口后摊煎饼,加蛋液、翻面、刷酱、撒配料,约3分钟后,热乎乎的煎饼被装入袋中,送到出餐口。
机器人做的煎饼口味如何?几位买过的市民表示,尝起来和人工制作的差不多。“不过有的地方酱料没涂匀。”一位市民表示。
上午近11点,机器人煎饼售罄,工作人员开始维护机器。“目前还在试运营,每天制作数量有限。”这位工作人员说,机器人每天工作结束后能根据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正常营业之后一天可以制作400份煎饼。
降本增效缓解人工短缺
中午时分,位于银河SOHO的丫米数字健康餐厅里接连传来外卖订单提示声,一中午就做出100多份餐。要想维持这样的出餐量,普通快餐店的后厨里至少要配一到两名厨师和出餐员,但在这家餐厅中则由一台炒菜机器人代工,店内只留了3名店员和两名钟点工。
“最简单的快手菜1分半就能出锅,耗时最长的咖喱鸡也只需5分钟,一次最多能出20份。”餐厅创始人陈芸介绍,最初选择使用炒菜机器人的初衷是做健康餐,后来发现用机器人能省一大笔工资开销。
机器人炒菜能省多少钱?陈芸算了一笔账:“买一台炒菜机器人大约花费5万元左右,但如果招聘厨师,一个人一年的成本就要将近10万元。而且,这台机器现在的产能还远远没有饱和。”
在海底捞中骏世界城智慧店,传菜机器人在前厅分桌送餐,智慧机械臂在后厨自动拿取菜品,智能配锅机则根据订单要求,自动调节着麻、辣、鲜、香、油、水等比例,为顾客进行口味的私人定制。店里相关负责人介绍,原来门店光是上菜就需要将近20个人配合,现在就算是最繁忙的时候,至多8个人就能轻松搞定。这位负责人介绍,自动配锅机已在海底捞70多家门店应用,传菜机器人已在1000多家门店部署,不少一线员工告别了从前的高强度工作模式。
机器人也离不开人
从最初的小心试水,到如今大范围走向市场,餐饮机器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研发炒菜机器人的北京企业橡鹭科技已在全国铺设了100多个点位。一位研发人员谈到,如果研发空气炸锅的难度是1,那么研发炒菜机器人的难度就是50,公司在炒菜机器人的研发中已投入上亿元,不仅攻克了“稳压”核心技术,还能让机器还原出炒制时的“锅气”。“中华美食博大精深,我们就把中餐中所有的步骤,化为秒、克、度等物理组合,并将大师的炒制过程作为菜谱程序导入机器人大脑。”橡鹭科技CEO郭庆介绍。
不过,目前来看,餐饮机器人并不能完全取代人工,大多以人机协同的方式工作。例如,煎饼机器人就需要人工提前投放配料,炒菜机器人也需要人手实时投放食材。财经评论员张雪峰认为,餐厅逐步引入机器人将会是未来的趋势,但服务人员依旧会存在。机器人将倒逼服务人员提升服务质量,形成机器人所替代不了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