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了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2008年的金融风暴、2015年的股市大幅度震荡,全面注册制时代开启,让投资者朱先生感到尤为激动。“注册制意味着A股更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是投资者最好的出路”。在A股“纵横”这些年,对于朱先生这样曾经踩过“雷”、经历过证券诉讼的投资者,如今最关注的就是注册制下的投资者保护、退市制度完善等规则。
这也是此次证监会所发布的全面注册制规则中强调的内容。2月1日开始全面注册制征求意见时,证监会就表示,这一次改革将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主要包括“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畅通多元退出渠道”。
(资料图)
此后的征求意见,证监会采纳了89条意见,涉及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惩戒力度、明确独立财务顾问的履职范围、完善非上市公众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在重大资产重组中的法律责任规定等方面。全面注册制时代开启,健全的不仅是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的机制,还有对退市、监管执法等环节的监督制约。
全面注册制落地
退市规则更加明晰
2月17日,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此次沪深主板最新上市规则中,未实质修订强制退市标准,对退市规则中的过渡期、新旧规则衔接等做了细节性安排。
上交所表示,最新修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简称《股票上市规则》),整合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规则适用安排,将前期发布通知中载明的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的新旧规则,衔接适用安排整合纳入《股票上市规则》中,提高规则明晰度,便于理解和执行。深交所表示,此次细化明确规范要求中,纳入原有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过渡期安排,优化发行存托凭证的红筹企业交易类退市指标适用标准和风险提示披露要求。
目前A股强制退市规则中,分为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规范类强制退市和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等四类情形,不同交易所和板块的强制退市规则略有区别。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根据Wind信息梳理发现,不考虑转板、被吸收合并等情况,2015年以来A股退市股票有94只,其中2015年至2017年的3年间,每年退市企业不足3家。2018年注册制试点以来,优胜劣汰进程加快。2018年至2022年的5年间,从A股分别强制退市4家、9家、16家、17家、42家企业。
这背后,是随着2018年注册制试点的推进、2020年底“退市新规”的发布,退市标准不断被完善。现行强制退市规则中“1元退市”、“3亿以下市值退市”、重大违法退市等标准,让A股的优胜劣汰加速。仅从2022年强制退市的42家企业来看,其中23家退市原因,是由于“被*ST后首个会计年度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有14家属于“其他被终止上市的情形”。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认为,在交易所审核、证监会注册基本框架不变的情况下,退市制度将更加有效,资金将更多地流向优质企业。
已有3家注册制上市企业被风险警示
伴随注册制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吐故纳新速度也在加快。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17日收盘,A股共有5092家上市公司,其中1015家遵循的发行制度是注册制。
Wind统计,目前A股市场中有134只风险警示股票,其中已经有3家是通过注册制登陆A股的企业,即*ST紫晶(2020年2月26日上市)、*ST恒誉(2020年7月14日上市)和*ST泽达(2020年6月23日上市)。2月17日晚间,*ST紫晶发布了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第十三次风险提示公告。*ST紫晶此前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目前尚未收到正式处罚决定,存在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另一方面,*ST紫晶的持续盈利能力存在重大风险。
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54亿元,同比减少59.47%,归母净利润为-1.8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截至2022年末,公司逾期汇票未兑付金额合计16957.13万元,占2021年末经审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10.76%。受公司主营业务萎缩、资金链紧张等影响,截至2023年2月17日,*ST紫晶近一年员工流失率约40%,存在人员进一步流失的风险。
*ST泽达同样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目前已收到《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简称《事先告知书》)。根据《事先告知书》内容,*ST泽达有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月17日收盘,*ST泽达的总市值为3.22亿元,如果公司股价持续下行,未来有可能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
*ST恒誉则是由于2021年业绩不佳而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不过,就2022年业绩预盈公告来看,*ST恒誉或将“转危为安”。
*ST凯乐成今年退市第一股,资本市场更新加快
注册制推行的同时,退市制度也在持续完善。
2022年11月22日,证监会上市部主任李明在金融街论坛上表示:“2022年强制退市42家公司,加上2021年强制退市的17家,两年退市家数占30多年来全部已退市公司总量的40%”,“退市常态化是困扰资本市场30年的难事大事,取得今天的成绩实属不易。”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17日收盘,共134家A股上市公司处于风险警示板块,这些公司上市时遵循的发行制度包括审批制、核准制、注册制。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上述公司被实行风险警示的原因,主要包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公司最近一年审计意见遭“非标”、公司向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关联人提供资金或者违反规定程序对外提供担保且情形严重等;触及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的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等。
2月15日,2023年“退市第一股”诞生,*ST凯乐终止上市暨摘牌。*ST凯乐属于交易类强制退市,因此其股票没有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具体来看,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2月2日期间,*ST凯乐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A股市场中还有*ST金洲、*ST荣华、*ST西源、*ST新海在2月17日收盘股价均低于1元;*ST科林同样已经逼近“市值不低于3亿元”的红线。其中,由于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2月2日)收盘价低于1元,*ST金洲已被深交所下发拟终止其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
那么,全面注册制下,应如何进一步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促进市场优胜劣汰?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指出,“全面注册制进一步畅通了入口,与之配套需要更畅通的出口。建议进一步加大监管检查与执法力度,以此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打击财务舞弊、发行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通过严格落实退市标准和退市制度严肃市场纪律。根据退市实践,进一步健全重大退市风险处置机制,完善退市环节中的投资者保护安排。”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