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别再“悄悄走”,留守孩子也需“离别教育”

2023-02-10 05:48:33

来源:新京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媒体报道,2月6日,湖北孝感,女孩放学回家,发现妈妈已外出务工,一时忍不住失声痛哭,冷静下来后对着监控仍泪流满面,“妈妈,你刚走我就想你了,开车注意安全。”妈妈称,女儿是单亲家庭,跟着亲戚在老家上学,女儿曾询问她,“我会做饭、会洗衣,学习成绩也挺好,为什么不能跟别的小孩一样父母陪在身边?”妈妈觉得既欣慰又愧疚。

年年都有类似新闻。父母亲趁孩子上学、外出玩耍不在家或还在睡觉时,就悄悄起身离家外出务工;孩子回家或起床后,发现父母已经离开,瞬间崩溃、失声痛哭,年龄更小的孩子甚至满地打滚哭喊……这样的新闻,令人心酸,感慨打工人的不易。

然而,从儿童视角看,父母不得不和孩子离别,也应该重视对孩子的“离别教育”。

何为“离别教育”?就是要给孩子说清楚自己何时会离家外出工作,为什么一定要离开,约定离家后每天视频或电话交流,告诉孩子何时再回家,在离别时拥抱孩子承诺一定尽快回家等。有人会问,孩子不听这些怎么办?离别时孩子拉着不让走撕心裂肺哭喊怎么办?父母面对这种场景,怎么舍得离去,要重视孩子的感受,父母就“走不脱”了。

选择“悄悄走”,当然也就“眼不见心不烦”,但孩子不照样会在发现父母不见后撕心裂肺吗?而在孩子情绪平复后,也会因这种不辞而别和父母疏远,觉得父母抛弃了自己。这也是一些留守儿童越来越不愿意说话的原因,彼此的隔阂正是在一次次离别中加深的。

因此,父母和留守孩子的沟通交流十分重要,也不要不愿意提起离别。通常来说,如果父母能和孩子,哪怕是刚懂事的孩子分析爸爸妈妈为何要外出,为什么要把他们留在家里,孩子大多也会接受。这也是在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

学会离别,也是人生重要一课。实际上,让孩子了解父母处境和家庭现状,也是让孩子学会进行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会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心。希望父母跟孩子下一次别离,不再是“悄悄走”。

□熊丙奇(教育学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