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日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发布《国家土地地球化学质量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土地地球化学综合质量总体优良,优质、良好和中等等级的土地总占比超90%,能够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报告》基于20余年全国土地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编制形成,调查面积涵盖全国31个省(区、市),累计完成调查266.5万平方千米,覆盖了全国83%的耕地,掌握了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54项化学元素和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报告》显示,我国土地养分状况总体较好,丰富、较丰富和中等等级的土地占比超70%,具备农业高产、稳产的有利条件;有机质含量总体适中,丰富、较丰富和中等等级的土地占比近50%,其中东北黑土地区有机质含量丰富,是全国平均值的1.4倍,土地保水保肥能力强;酸碱度总体呈“南酸北碱”格局,中性土地占比仅12%,可为生态保护修复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硒含量总体适中,富硒的土地占比达16%,在全国各省(区、市)均有一定分布,适宜于发展富硒农业。
据了解,在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领导下,1999年至202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全国地质调查相关单位,稳步推进土地地球化学调查,累计采集土壤样品340万件,获得数据4000余万条,不断完善土地地球化学监测网络,建成国家级监测点3657个和区域级监测点6374个,形成了完善的土地地球化学“调查—监测—分析—评价—认定—信息化”技术方法体系。相关成果已在土地资源保护利用、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中国地质调查局将立足于支撑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和地方土地资源管理等需求,持续推进土地地球化学基础地质调查工作,致力于建成现代化国家土地地球化学监测网络,打造世界一流土地地球化学研究中心,为全球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