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最近,浙江杭州有网友分享了一段暖心经历,引发热议。该网友一家三口春节到云南旅游,“吃饭要排好几个小时的队伍”,到景区外找到一户当地人家,想要花600元换一顿午餐和一顿晚餐。三位主人热情接待了陌生客人,准备了独具特色、分量充足的饭菜。当晚网友回到酒店,发现钱全被退回,还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咱中国人到哪都是一家人,有空常来玩”。
当地人家留下纸条,手写的字迹很普通,却饱含真诚与深情。伴随着市场化和商品化进程,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明码标价的市场交易;然而,在当地人家朴素、纯粹的认知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用农家饭菜招待外地客人不能收钱,这是一种“礼数”。
此事之所以引发社会广泛热议,主要因为当地人家对陌生客人表达的善意与诚意,与在个别景区存在的宰客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几只虾上千元、一顿饭上万元之类欺诈游客的事情多了,就会给人留下“景区的一些生意人见钱眼开、为了多赚钱可以不择手段”的印象,结果就是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敢也不愿意在这里消费。相比之下,云南某景区外这户人家招待陌生客人不收钱的做法,颠覆了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也给人们更多启示。
在旅游从精英消费向大众消费过渡的当下,节假日一些景区会人满为患;当大多数游客在排队就餐的时候,网友一家人另辟蹊径,主动找到一户当地人家进行协商,并达成了口头契约。面对游客支付的600元钱,当地人家并没有当面拒绝,而是在事后用一种间接、隐蔽的方式把钱退还给了游客。虽然只是第一次见面,但这样的“讲究”,唤醒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温情。
广袤的乡土大地上,熟人之间讲究“礼数”,不仅是因为血缘、伦理和文明教化的因素,也是因为熟人之间的互动链条是长期的、可持续的。熟人之间的社会互动,通常都被置放在人情、礼仪、道德的框架之内。如果不讲究“礼数”,就会影响一个人、一个家庭在熟人网络中的社会评价和社会认同。
外地游客和本地人家之间是陌生人,互动链条是短期的、临时性的。即使遭遇外地游客的“差评”,也难以影响本地人家在熟人网络中的口碑与声誉。在功利和算计的驱使下,包括导游、商家、出租车司机在内的一些“本地人”,热衷“一锤子买卖”,能多宰就多宰一些,将双方的关系当成“零和博弈”,将自己的收益建立在外地游客权利与尊严受损的基础之上。如此涸泽而渔,只会损伤一个地方的形象,切割游客的信任,最终导致游客“用脚投票”。
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今天,对精神家园和情感厚度的追寻成为一种普遍性需求。老百姓并不缺乏旅游的热情,关键要找到足够托付信任的载体。“到哪都是一家人”让外地游客感受到如同家人般的善意和温暖, “温柔相待”自然会提升外地游客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美誉度。
行胜于言,与那些唯利是图的“聪明人”相比,纯真、质朴的三位主人,让外地游客感受到陌生人社会同样有善意和温情。在外地游客需要帮助的时候成人之美,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相遇,让旅游别有一番滋味。漫画/陈彬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