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冬季,不同国家的“过冬标配”有何差异?-每日热议

2023-01-08 05:45:14

来源:北京青年报

马上过年了,按照中国传统农历来算,本周小寒节气刚过,在除夕前一天即将迎来大寒,也就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段。对于全世界中高纬度国家来说也是一样,大家学会了因地制宜、玩出花样,比如瑞士人把滑雪变成了生活日常,比如日本人酷爱泡澡、泡温泉……不过,既然冬天要做的事里有让人身心愉悦的,就一定会有给人带来麻烦的,比如北美地区几乎每年冬天都不请自来的暴雪极寒天气,可是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人们必须要学会与暴雪天气和谐相处,在各种不便中寻找慰藉,这其中也不乏许多故事和感慨。

关于过冬,其他国家都有什么样的标配项目或者独特的方式呢?本期约稿几位海外作者聊聊他们的冬天是怎么度过的。

瑞士:冬季运动是生活,不是生活方式


(资料图片)

对于一年四季都热爱运动的瑞士人来说,冬季反而是大家的最爱。为什么呢?每年11月中旬就是冬季运动开始的分界线,伯尔尼的室外泳池改造成冰球训练场,联邦广场国会大厦前也装上了市民免费可用的溜冰场,各大高山滑雪场的滑雪缆车和吊梯开始运行。所有的运动商店换下其他季节商品,全部挂满冬季运动装备,溜冰鞋开刃和滑雪装备租赁业务顾客络绎不绝。

可以通往雪山和滑雪胜地的“无处不达的公共交通网络”

和世界上其他著名的滑雪胜地相比,瑞士的冬季运动胜地有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就是“无处不达的公共交通网络”,在瑞士基本上公交线路可以从你家门口直接连接到滑雪吊椅。周末的清晨,公交车上坐满了穿着滑雪服、雪板鞋,戴着雪镜、滑雪头盔,背包塞着三明治和热茶,肩上扛着雪板和手杖的瑞士人。公交车和火车上都有摆放滑雪器材的特殊行李支架。一般来说去滑雪场要转一两次车,但是一般都可以公交、火车、缆车无缝连接。有时候购买滑雪季票的人还可以同时购买打折的公交季票。

瑞士的大型滑雪场比如圣莫里茨、恩加丁和达沃斯滑雪场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富裕游客和王公贵族,但如果只有这些岂不辜负了瑞士滑雪胜地的名号——瑞士还有不少本地人热爱的中小滑雪场。每个滑雪场都会有给小孩使用的儿童魔毯、滑雪升降带和雪橇滑道,还开设了儿童滑雪学校。位于伯尔尼高地的高山湖泊厄希嫩湖前几年因为一张照片在欧美各大社交媒体上走红,就是因为这里在冬天可以提供很多种类的冬季运动,除了传统的滑雪之外,还可以在湖上滑冰、钓鱼、雪地徒步。这里方便快捷公交可达,并不是只有游客才会来的旅游景点,瑞士普通居民周末也会来休闲运动。

瑞士学校每年会有一至两周的“滑雪假期”

每年的2月到4月之间,瑞士的学校根据所在行政区的不同分别有一至两周的“滑雪假期”,伯尔尼的滑雪假在2月的第二周。不爱滑雪的父母会把孩子送去滑雪冬令营,或者短期的滑雪训练班;有的学校则会组织滑雪日或者为期一周的滑雪营。各行政区会给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孩子“滑雪补助金”,补贴租赁装备和滑雪营学费。

而特别爱好滑雪和经济比较宽裕的家庭会在山里租住滑雪度假公寓,早上起来把孩子送到滑雪学校,自己就去滑雪。中午接了孩子去山里的农家餐馆吃土豆和奶酪,喝一杯瑞士人喜欢的热巧克力或者热阿华田暖暖身子。吃饭时顺便把手套和衣服挂在餐馆暖气片上烤干。饭后把孩子往滑雪学校一塞,马上转身又上了雪道。

特别喜欢滑雪的人会购买自己的滑雪装备,但是大多数人,特别是还在长身体的小朋友和青少年的滑雪装备还是以租赁为主。租赁一天和租一整个雪季的价格是一样的,所以一般人会在11月就租好,来年4月滑雪季结束的时候才归还。

气候变暖对于瑞士人和 冰雪运动行业是大挑战

2022年11月至12月瑞士的平均温度2至10摄氏度,体感非常温暖,甚至不用穿很厚实的衣服也可以在室外活动。降雪量也相对往年低了很多,海拔较低的城市只有两天降雪,而且很快就融化得不见痕迹。普通人都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到气候变暖对于日常天气的影响,这对于周末滑雪族是个大问题。低地没雪意味着很多小型的便宜的滑雪场无法经营,只能上到海拔更高、雪多或者配有人工降雪装置的大型雪场,这样也意味着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交通费。气候变化是瑞士冬季冰雪运动行业和爱好者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冬季运动是旅游业命脉多数瑞士人不会特意展示装备

瑞士约三分之二的国土是山区,而且大多数山区都是旅游胜地。冬季旅游业约占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1%,但在瓦莱州、格劳宾登州和伯尔尼高地等山区,冬季旅游对当地生产总值的贡献则超过10%。瑞士的冬季旅游年产值约50亿瑞郎(约合370亿元人民币)。相对只有800万人口的基数,瑞士的人均滑雪天数高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同在阿尔卑斯山区的邻国奥地利。

值得一提的是,瑞士人性格低调内向,穿上滑雪装备也算不上是特别酷,到了山上滑雪也都是闷着头运动,不社交、不自拍。多数瑞士人的滑雪装和鞋子会穿到破旧才换。冬季运动对他们来说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并不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展示。

文/贾淑芬(现居瑞士)

日本:日本人的冬天有多喜欢泡澡?

日本某株式会社曾为做冬季企划书进行过一个问卷调查,发现日本人冬季每天花在泡澡上的平均时间是30分钟。其他的调查结果还有——

90%的日本人“喜欢泡澡”,其中宫崎县居民最喜欢泡澡,全县60%的人“非常喜欢泡澡”;青森县居民的入浴时间最长,为36分钟,而最短的是冲绳县居民,为11分钟。

南方和北方的泡澡水温度没有差别,南北平均温度为41℃。

泡澡时使用最多的是“洗发水”,泡澡后最受欢迎的饮料是茶和水。

在问题“泡澡对你意味着什么”下面,前三位回答是“放松”“缓解疲劳”“取暖”。

日本家庭泡澡的习惯和“仪式感” 清洗浴缸是男人的事

最常见、最典型的日本人家中浴室是和卫生间、化妆间分开的。浴室里有泡澡用的浴缸和洗澡用的花洒。日本男人主外还是主流,所以基本上不做家务,但清洗浴缸由男人分担是个不成文的习惯。浴缸里的水每家更换频率不一样,有的人家都使用同一缸热水。有人家里一人泡完马上换新的泡澡水。但不论怎样都要先在淋浴处把身体清洗干净之后才能进入浴缸里泡澡。

漫长的冬季,许多日本人会在晚饭前就泡个长长的澡。按下嵌在墙上的温度调节钮,把水温调至41℃左右,放置了一整天,已经变得冰冷的水会迅速升温,到了设定的41℃,温柔的女声提示音响起:您的泡澡水已经升温至41℃。有时温度设定得过高,这个女声还会提醒你:小心烫伤。让人感叹日本人在泡澡这件事上真是下了功夫的。

水温合适了,倒一包芬芳的入浴剂进浴缸,有定气安神、治腰酸腿疼、去病解乏之功效。所有的日本药妆店都设有长长的一排货架专卖它,一到冬天,商家也会绞尽脑汁,想出五花八门的宣传去招揽买家。我喜欢的入浴剂之一是用天然橘皮制成的,散发着清冽干净的果香味,特别适合冬天。

当入浴剂在浴缸里唰唰融化时,人们会做些入浴的准备工作:准备浴巾浴帽、杂志饮料等。据说适合女性泡澡时看的是时装杂志,而男性是漫画。近年可镶嵌在浴室墙壁上的防水小型浴室专用电视也大受欢迎。我爱看的杂志是Oggi(来自意大利语,意为今日)。带着“今日”浸泡在缭绕着入浴剂香气的暖暖的浴缸里,舒服地叹口气,着实是件美妙无比的事。

爱在家泡澡更爱泡温泉 全日本有七万余家温泉旅馆

日本人除了爱在家泡澡,还喜欢泡温泉。温泉分为室内和露天两种。全日本有大大小小七万余家温泉旅馆,每年泡温泉的日本人高达一亿人次。

日本人普遍觉得冬季泡温泉有以下好处:

1.可以放松身心;2.比家里浴缸大,可以伸展手脚;3.可以彻底让身体升温;4.泡过富含矿物质的温泉可以睡个好觉;5.泡过温泉后,吃嘛嘛香;6.可以润肤美肌。

写于1300年前奈良时代的《出云国风土记》这样描述温泉:“泡一次温泉得以容姿端丽。泡两次温泉得以治病养生”;江户时代幕府开府后的1604年,德川家康曾去静冈县的热海温泉进行“汤疗”,那时日本人已经发现泡温泉可以让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交替平衡,有降血压、血糖的功效。

露天温泉体验“冰火两重天”和“水天一色”

冬季泡露天温泉要有经受冰火两重天洗礼的思想准备。先自觉在室内大浴室清洗好身体,当拉开通向室外温泉的玻璃门时,先要捱住寒冬腊月的冷风吹得人哆嗦不止的几秒,只要跳进水汽氤氲的温泉里,温润的矿物质泉水立刻和周围的景色一起把人包裹起来,刚经历过的奇冷无比瞬间得到了治愈。

露天温泉最大的吸引力是开阔感,最近没有分界、在视觉上打造一种直接与眼前的大海或湖泊相连的无边露天浴场也开始流行,可以仰头望月,也可以俯视前面的水天一色。如果是山里的露天温泉,赶上下雪天,还可以欣赏到“雪晴云淡日光寒”的奇景,关键是虽然天寒地冻,但身体暖暖和和,非常惬意舒适。

这几年冬天我也越来越离不开温泉。泡过最浪漫的温泉是在京都琵琶湖畔,住宿的饭店在每个房间的阳台上都面向湖水安装了浴缸,引入温泉。夜晚皓月当空、湖水如黑缎,对岸有昏晕的点点灯光。坐在暖暖的浴缸里,脸上能感到风,但只是凉,并不冷。这种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简直不要太美好,啥理想、奋斗、人生大道理统统被抛到脑后,只想就这样天天吃京都三条的怀石料理,夜夜泡在温泉里,数夜空上的星星、发呆。

冬季泡澡泡温泉,还和日本过年的习俗有关。在日本新年的第二天要进行“初浴”仪式,也就是泡一年中的第一个澡,以此来庆祝新的一年开始。看似简单的泡澡形成了日本特有的文化,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也使该文化传承了下来。 文/田芳(现居日本)

去年12月开始,美国多地持续经历大风、暴雪等极端天气

美国:许多州的日常是“学会与暴雪天气和平共处”

到美国后,就变得不太喜欢雪。虽然家里暖气很足,在白雪纷纷中装饰过节的各种小玩意儿也未尝不是一件浪漫的事,但在这荒凉的中西部,每年可能从10月末就开始飘雪,断断续续下到来年4月份。

2022年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美国从12月起开始遭遇极寒天气,狂风和暴雪让很多地方变成白茫茫一片。在受极寒天气影响的事情中,排第一的肯定是交通。据ABC报道,因为天气原因,很多旅客回家、探亲、出游的计划恐怕都要泡汤了。大雪给公路交通带来的麻烦也不小,路上一层雪,车很不好开。我也想起了许多我与极寒冰雪天气“斗争”的故事。

事实上,与暴雪天气和平相处大概是美国每个身处极端天气下的人都要好好对付的事。

一段肾上腺素猛增的往事大雪夜出行开车遇事故

对于车技不佳的我来说,在雪地里开车简直就是修罗场。某次单位问我可不可以晚上加个夜班,本着“劳模”精神我就答应了,结果出门时才明白为什么那晚会缺人——洋洋洒洒的白雪已经把大路覆盖了,根本看不见任何车道。我去上班的路,要在本小城最大的主干道上行驶,结果不知不觉开到了路中间的路阻上,意识到想转方向时就溜上冰了,连人带车冲下了大道,还把路边一个灯柱撞坏了——灯柱牺牲了自己,让我的车停了下来。

有好心的路人帮我叫了警察,还问我要不要救护车。我自己觉得奇迹般的还浑身行动自如,就说不用。虽然那冲向路边的几秒钟,我觉得简直看到了天堂大门透出的微光。车里边上一溜儿气囊都出来了(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车子被拖走了,我还惴惴不安地问警察叔叔:“我需不需要赔这根灯柱?”警察叔叔倒很爽快,说不用,事后我也确实没有收到关于灯柱的账单。

之后我公公在这个大道上沿路开车数了数,发现至少上百根灯柱都是混凝土的,基本不可能被撞倒,反而会把我的车挤扁,而恰巧我撞倒的这种“很萌”的灯柱只有七根,所以我也真是“大难不死”了。那天晚上车祸之后,我给先生打电话请他来解救我,还让他把我送去单位,继续上完了班。之后每次开车路过“撞灯柱旧址”,总会想起这段令人肾上腺素猛增的往事。

每年冬天都能在新闻里看到高速上摞成一排的抛锚车

后来一个雪后初霁的日子,我们突然决定去离家45分钟车程的香槟市吃中国菜。高速上的场景就非常“赛博朋克”——大概有20辆车的残骸静静地“曝尸”街头。事实上,每年冬天,在新闻里看到高速上的车多米诺骨牌一般摞成了一排,也是很平常的事。

当然这是已经上路之后的场景,有的时候出不出得了门都是一个问题。2021年的某一天,一出车库,车就陷到了雪地里一动不动,后来来了个邻居老大爷帮着推了半天。之后旁边又停下一辆车,下来四个老大爷帮我们一起推车,车才动了。这次事件之后,当这辆车光荣退役时,我们果断地换了个四驱动。当然,没有四驱动,有四个老大爷,也是非常温暖人心的事情。

收到“没有大事请别出门”的警告是很稀松平常的事

我在美国的工作是做医护行业,基本没有什么可以不上班的理由,不管什么天气、不管什么节日,每一天都有人出生和死亡。所以经常在收到各种“没有大事请别出门”的暴雪或者洪水警报时,依然很无奈地穿上制服、出门上班。这类警报在我们区域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但真正的极寒天气来临时,根本冻到了都不下雪的程度。记得2019年的1月,天气降温到了-55℃。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天气,我也依然要出门上班。于是家人嘱咐我一定要把自己裹严实,让我谢天谢地的是,早上冷飕飕下班时,车还能发动得了,还能允许我回家煮一碗热腾腾的红烧牛肉面吃。我看到同事一边走进单位一边揉鼻子,立刻出声阻止他,以免不小心把鼻子给揉下来了。

来到伊利诺伊后,无数次抱怨过冬天太冷、雪期太长。也有邻居过着每到冬天就搬去阳光明媚的佛罗里达、等春暖花开再回来的候鸟生活。后来读到了帕慕克写的《雪》,“这正在飘落的雪,有一种超常的美,使他感到无比幸福,比多年后见到伊斯坦布尔更幸福。”“一生中终会有那么一次雪会飘落在我们梦中。”“寒冷漫长的北美冬天,也往往让人觉得茫然若失然而又有种隐秘的甜蜜。”

多年以后,已经不再会有作为“异乡客”的彷徨孤寂。总之,目前短暂的平静,令人喜悦。文/小裴(现居美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