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在新京报零碳研究院2022绿色发展峰会上,生态环境部规划院政策所副所长董战峰发表了题为“加快健全中国ESG体系构建现代企业绿色治理能力”的主题演讲。
董战峰表示,我国ESG投资起步晚、市场渗透率低、发展空间大。其中,从市场阶段看,中国处于ESG投资的快速发展阶段,市场渗透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从投资规模来说,国内ESG投资增长迅速,ESG逐渐成为主流的投资方式。至于市场参与主体,越来越受金融部门和投资机构重视,相关产品逐渐面世。
董战峰指出,ESG投资是补充绿色投融资缺口的重要来源,构建依托银行主体的ESG产品体系可以是我国的特色发展方向。
【资料图】
我国ESG发展进入快车道,尚存概念不统一等挑战
董战峰表示,我国的ESG发展进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2年到2008年的起步阶段,以“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建议为主,有相关的政策、指引、倡议,但刚性、规范性远远不够;第二阶段是从2008年到2016年的探索阶段,“环境信息披露”要求更加明确、严格;第三阶段是从2017年以来的深化阶段,环境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细化,上市公司全面披露成趋势。
“十三五”至今,伴随生态文明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等深入推进,我国ESG发展进入快车道,从ESG的E角度来说,加强环境信息披露,从评级、标准、投资体系方面积极推进。董战峰认为,从ESG在我国发展的情况来看,存在着整体投资规模较小、认知度低、概念不统一等挑战。
其中,人们在探索推进过程中,对ESG本身的认知还存在很大差异,包括ESG是不是能够解决我们在企业、市场投资方、相关方的诉求。
我国对ESG的定义并未达成共识,相关研究不足。目前,国内外对ESG均没有统一的权威定义,我国对ESG体系的社会认知度和市场影响力研究有限。我国虽然有较多机构推出自己的ESG报告,但市场认可度不高,国内外对企业ESG的评级过程均不够透明,缺乏独立性,导致结果存在偏差。
“企业的环境信用是ESG评价体系的关键权重,我们在环境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董战峰认为,ESG投资是补充绿色投融资缺口的重要来源,构建依托银行主体的ESG产品体系可以是我国的特色发展方向。
“披露-评级-投资间的信息需求存在割裂,信息透明度低导致较高的ESG应用成本,加剧投资利益相关方间的信息差。”董战峰补充说道,一体化信息标准与第三方服务是潜在的解决途径。
加快构建促进现代企业绿色治理的ESG体系
为何要建立中国ESG体系?董战峰认为,这是建立绿色金融体系、规范可持续投资行为、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的需要。
一是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需要,ESG关注企业的环境绩效,可以降低因环境因素造成的风险,有助于金融资产向低碳项目及低碳企业倾斜,是发展绿色金融体系的抓手。
二是规范可持续投资行为的需要,ESG将环境等纳入决策过程,是一种价值取向型投资,引导投资者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从企业生产经营的源头——资金端督促企业落实环保要求。
三是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ESG使得企业的环境绩效能够被市场充分定价,如果企业拥有优异的ESG表现,在市场体系中也拥有更大影响力、更多主动权。
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需要,提供执行工具和手段参考,政策中纳入考量,可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促进绿色转型;监管中纳入考量,可提高能效,发挥监管的规范作用。
董战峰表示,要加快构建凸显绿色中国的ESG制度框架。政府及监管部门需进一步完善ESG评价体系顶层设计,推动量化可比的ESG信息披露框架指引性文件出台,强调环境、碳中和相关指标的创新与构建;出台ESG投资指引性文件,引导市场深化ESG投资意识。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赵方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