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双碳全国一盘棋需因地制宜发展:最新快讯

2022-12-21 05:45:29

来源:新京报


【资料图】

12月20日,新京报零碳研究院2022绿色发展峰会在北京举行,在“科技、金融助力‘双碳’进程”分论坛上,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表示,我国过去两年,连续出现了电力供应短缺,实施“拉闸限电”的背后是整个能源结构仍须有效调整,能源转型还远未完成。马军认为,双碳之路道阻且长,需要多方合力推进。首先需要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并组织协调基础设施建设,既包括电网、路网等实体基础设施,也包括政策、标准及数字基础设施。

双碳发展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多能互补

我国过去两年,连续出现了电力供应短缺,“拉闸限电”的背后是整个能源结构还没有效调整,还未真正实现能源转型。八大行业中高耗能产业占比高,造成了现在工业能耗、能效与国际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这些问题不是一夜之间可以完全解决的,需要一个过程。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若干个重点省份的碳排放加一起,就已经超过了欧盟的总和。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马军表示,需要稳妥地、有序地去推进。在中央“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基础上,建议通过基于有效的数据测算以及相关分析,形成全国一盘棋,协调降碳减污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确保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供应链安全的前提下,如期实现碳达峰。

此外,我们要全面加强低碳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大力建设可再生能源,同时要构建长距离、跨区域的能源基础设施体系。“我国各地区之间也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多能互补。”马军表示。

用大数据助力中国低碳转型

在研究中,马军发现,全球大品牌、跨国公司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其供应链,一般占到品牌总体碳排放的七成以上,有些甚至达到了80%或90%。而中国是“世界工厂”,早几年的研究显示,中国1/4的碳排放和出口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些年,这个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占巨大比重。而在全球贸易中,特别是国际上也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碳关税、碳边境调节税渐行渐近。马军表示,“中国企业一定要做好相关准备。”

马军介绍,十年前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就开展绿色供应链的工作,2018年开发了企业供应链气候行动指数,2021年联合环科院升级到了企业气候行动指数,对企业自身及供应链气候治理方面的行动开展动态评价,引导企业关注温室气体排放的热点环节,推动高碳排的排放源/环节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在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以外,还需要有一些赋能,比如协助我们的监管部门和大型国有银行运用数字技术开展碳核算相关的工作。马军表示,“因为中国企业确实存在减排能力的不足,很多企业都很茫然,一方面知道减碳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去做。所以我们将来会考虑充分运用大数据服务平台与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进一步协助企业识别和追踪企业运营各个环节的环境、健康和安全风险,从而助力企业实现商业运作和价值链的绿色转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赵方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