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观泾源 生态宜居产业兴-天天要闻

2022-12-05 20:53:04

来源:农民日报

“泾渭分明”的成语很多人熟知,但你知道泾水的源头在哪里吗?位于六盘山东麓腹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就因泾河源头而得名。泾源水资源充沛,境内有以泾河为主流的河流12条,溪流(川)343条,年均径流量2.4亿立方米。

2020年9月,泾源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正式开工。项目涉及泾源县7个乡镇30个行政村,总投资超过3.2亿元,包括河道治理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防污控污工程、农村厕所改造、生态林建设等。泾源县水务局局长兰长东说:“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按照‘一带、三区、九小流域、十二河’的水系整治总体布局,从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各方面改善水质、提升水体、治理水土流失、美化水景观,构建水系格局完整、形态自然、河势稳定、泄排通畅、岸坡稳定整洁的水生态环境,打造出‘青山蓝带拥龙脉,绿荫碧水映六盘’的泾源乡村水系。”

河道清淤让清水流起来


(资料图)

泾源县不仅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宁夏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森林水源涵养地。兰长东告诉记者,泾河河道多为山区河道,河流比降大,河道泥沙含量较大,每逢大雨洪水迅速下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而且,由于水流较快,雨季洪水期经常造成河岸垮塌、河床淤积,水土流失严重,泾源县水土流失面积达563.2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9.8%,洪水来临时排洪不通畅,洪水淹没良田,破坏了河道生态环境。

水系连通,从河道清淤开始。站在黄花乡上胭村人工湖的湖边,记者看到8公里长的胭脂川缓缓流过,水面平稳、清澈。可在几年前,这里垃圾成堆,河泥淤积,经常出现断流。

项目现场负责人吕国伟介绍,胭脂川在河道整治的时候,河道两侧没有路,施工材料无法运送进去。而且,部分河段在长期断流的情况下,已经形成了类似沼泽地的地方。施工队伍先用石头垫路,然后机械进入挖掘淤泥,再运送材料把河道整治好。清理的河道淤泥通过晾晒等处理,二次利用作为回填土或者种植土用于边坡填充,进行生态的修复。

项目考虑到泾源农村水系分布的特点,“量身”定制治理措施,对于河道纵坡较大河段主要考虑汛期洪水冲刷破坏影响因素,适当布置漫水堰保持其一定生态基流;对于缓坡河道主要考虑过流断面及防洪安全高程,以生态岸坡修复为主。

“河道整治的理念不仅是畅通水系,而且还要考虑到原生态,所以项目在施工时减少使用硬质护岸。什么是硬质护岸?就是使用混凝土、钢筋、石头等,在感官上与河道周边的原生态环境不协调。即使使用硬质护岸也附上一层土,从外观上看不见,这样结合使用松木桩,对边坡的防护效果非常好,而且兼顾生态效果。”吕国伟说。

兰长东感叹道:“通过项目的河道整治和小流域治理,泾源县的泾河水系在县域全部连通,泾河水‘畅快’地流动起来,防洪能力大幅增强,水质得到提高。2021年的数据显示,泾源县的泾河段水质均达到Ⅱ类。”

护岸造景让水环境美起来

在香水镇下寺村,记者看到下寺沟生态景观节点由5座溢流堰形成5个水面,岸边用两排松木桩把水面围起来。两侧种植乔木、灌木、地被等植被,形成了一个比较自然的生态景观节点。

吕国伟介绍,项目在建设河道岸边绿化或生态带的时候,采取了有层次感的设计。在水岸边种鸢尾、芦苇等水生植物,岸坡上种植红豆草、黑麦草,在步道旁种植冰菊、波斯菊、金鸡菊等野花组合,这样形成岸边绿化的三个层次,水生植物、草和花。

上胭村村民田玉平晚饭后来到上胭村人工湖边散步已经形成了固定习惯。“以前环境不好,也没休闲的地方,吃完饭就是在家看电视。这几年村里的环境有了大变化,我们的垃圾也不往河里倒了,都倒到垃圾桶然后由村里统一回收。河道也整治了,水变得清澈,没有异味。而且在水面修建栈道,岸边也重新绿化,景色很美。”田玉平说。

黄花乡上胭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河长马彦福管理胭脂川上胭村3公里多长的河道。他告诉记者,以前,河道可以说是脏乱差,老百姓随意往河道内倾倒生活垃圾。从2020年实施河道整治以来,河长和巡河员加强了河道巡视,我每个月至少巡河5次,巡河员每月巡河不低于29天。现在的河道及岸边的环境好多了,村民没事就来转一转,还有路过的人停下来照相和钓鱼。环境好了,水面也能看到白鹭、野鸭等鸟类水禽。

“上胭村共有654口人,生态景观节点成为村民休闲散步的唯一地方。”马彦福说。

城乡环境美不美?就看周边河里水。泾源县坚持“水里的问题岸上治、岸上的问题流域治”治水思路,以生态建设为重点,通过滨岸带植被建设、岸坡防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改善了脆弱的河流生态环境,水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治理后的河道,天蓝岸阔、碧水滔滔,河道两岸鲜花肆意绽放,绿道畅通静美,农村水系的景观节点已成为游客驻足赏景休憩的“打卡地”。

生态产业让水经济“火”起来

乡村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立足得天独厚的水生态资源,泾源县坚持把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作为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改善治理范围内的水安全状况,为泾源县的特色优势产业提供了优质的水资源保障和独特的水环境支撑,有力推动了产业绿色发展。

六盘山镇杨庄村清源蜂场负责人王金平就是受益者。清源蜂场位于清水沟边,有170多个蜂箱。“养蜂离不开水,离不开花,离不开树。环境好了,蜂蜜的质量也好了。我的蜂蜜是百花蜜,营养价值高,价格要比其他地方的蜂蜜高出20—30元/斤。”王金平说。

距离泾河源头6公里的泾河源镇河北村村民李文亮每天都是满脸笑容。近几年,随着泾河沿岸环境的改善,他开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我现在有6间客房可供游客住宿,还可以提供餐饮服务。我们村距离泾河主干道只有100多米,吃的就是‘亲水饭’‘旅游饭’。泾源有泾河,有六盘山,山清水秀,天气凉爽,是避暑的好地方。从5月份开始,游客就不断,不仅有银川、吴忠等宁夏本地的游客,还有来自陕西、甘肃等省份的游客。从5月至8月,我的农家乐就收入10余万元。”李文亮说。

河北村党支部书记马六四介绍,在泾源县提出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的背景下,2016年,有着得天独厚优势的河北村开始搞起了农家乐,从最初的10余户发展到现在的50余户。全村共有260余户,已经成为一个旅游村。

“通过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水美乡村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村里村外的环境与六盘山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游客去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老龙潭等地方休闲,然后在村里可以品尝民族风味的农家菜,住上一晚,在凉爽的天气里看星星,在泾源体验乡土气息的慢生活。”马六四告诉记者,村集体拿出20余亩地用于休闲旅游开发,游客可以在旅游区野炊、住宿、餐饮、观星,近期将对外营业。

目前,项目治理河道12条总长40.75公里,建设乡村滨水生态景观节点12处,小流域综合治理9处,面积40.76平方公里,防污控污工程1处,农村厕所改造涉及620户,建设生态林34813亩,形成一条贯穿泾源县域的六盘山水源涵养生态带。兰长东介绍,通过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治理范围内的水安全状况,提升了水环境质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河流生态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河湖基本功能得到恢复,呈现出河流清水长流、荡漾涟漪、沿岸绿色连绵、乡村山川相融、人水相依和谐共生的自然山水风貌,推动了乡村发展,走出了一条山绿与民富、生态美与百姓富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