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东北地区是我国秋粮的主产区。长期以来,由于储粮条件有限,吉林当地相当多的农户收获玉米后,采用在场院内摊平晾晒的方式来储存,俗称“地趴粮”。这种传统方式不仅会增加玉米霉变的风险,还会导致粮食等级下降,直接影响农户收入。今年,我们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地趴粮”已经越来越少了。
近日,吉林省多地遭遇降雪天气,而“地趴粮”最怕遇到下雪天,大雪覆盖后,会导致玉米潮湿发热产生霉变。因此,大多数“地趴”储粮的农户都会选择降雪前出售粮食。但今年,为改变部分农户长久以来“地趴粮”的储粮习惯,吉林省成立了工作专班,协调省级补助资金,指导全省深入开展农户安全储粮及“地趴粮”整治工作。各县市引导农户因地制宜,采取自建储粮装具、网袋码垛等方式安全储粮,降低粮损率,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而在吉林省四平市,当地通过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解决“地趴粮”问题。铁西区的永信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种了2000多亩地,收获的1800吨玉米,直接存到了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像永信合作社这样的种植面积大的合作社,与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合作后,这些玉米全部实现“籽粒收”,收获的玉米直接存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在运输、储存等各环节至少减少粮食损失3%以上,就相当于把掉在地上的粮食又“捡”回来了,增加了产量和收入。对于加工企业来讲,也起到了提前锁定粮源的作用。
目前,吉林省共建设173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基本做到产粮大县全覆盖,累计服务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同时,吉林省各类粮食市场主体也充分利用现有仓储资源,积极为农户开展粮食产后个性化服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