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 | 武夷岩茶见证两岸茶缘

2022-11-30 14:35:54

来源:央视网


(相关资料图)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绿水青山孕育好茶。历史上,从南北朝时期简单的采叶做饼,到唐代蒸青饼茶、宋代的龙凤团茶、明代的炒青绿茶、清代的小种红茶,武夷山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其中,武夷岩茶的制作经过历代发展沿革,到清代形成了完善的技艺。

实景演出的《印象大红袍》讲述了武夷山自古以来代代传承的茶文化,公演12年来,近700万人来这里看茶品茶,不少演员就是当地茶农。

茶在武夷山走过漫长的岁月,始终飘香。我们在这里发现了清代的老照片,这展现了当年审评茶叶的场景,审评的步骤一直沿用到今天。

1941年成立的第一家全国性茶叶研究所也落户在武夷山。武夷山在中国现代茶叶科学技术研究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贡献。如今这里种植了多个种类的茶树,是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

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武夷岩茶(大红袍)在2006年就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独有的“岩骨花香”是由武夷山独特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精湛的传统制作技艺造就的。

十二道工序,环环相扣,其中有武夷岩茶(大红袍)特有的技艺,例如摇青,萎凋的青叶在水筛内成螺旋形,翻动的叶缘互相碰撞摩擦,促进色、香、味的形成。在炒青环节,锅温高达200多摄氏度,却不用任何工具,全靠手炒。翻炒四五十下后,趁热迅速放到揉茶台上揉捻,然后再将所揉之叶放入锅中复炒,翻转数下,取出再揉。“双炒双揉”也是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中特有的方法。经过“双炒双揉”后的茶叶就可以进入焙房初焙,最后要经过长达七小时的低温久烘。

武夷岩茶(大红袍)与台湾乌龙茶有着血缘相亲的关系。早在清代嘉庆年间,台湾商人就从武夷山引进茶苗,种植在台北文山区鲫鱼坑,成为台湾茶叶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发祥地。两岸茶文化交流,在武夷山留下深深的印记。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 黄圣辉:这箱茶是我们家的宝贝,光绪年间的,(距今)一百多年了 ,因为我们这个家族在这里做茶做了十二代、三百年。这个箱子上面有“捷珍”号两个字,“捷珍”号是台湾的商号,我们在历史记载里面查到,这个商号在光绪年间来武夷山,来到我们家进茶。

历史上,武夷山是横跨亚欧大陆的“万里茶路”的起点,如今,武夷山茶人也致力于让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 何一心:我们专门在马来西亚开设了武夷山大红袍体验馆,我们独特的韵味跟我们的加工工艺, 做好的产品,让这些地方的人来喝。我想这些在泰国、在菲律宾都要扩大这种影响,让更多人来分享我们这一泡的茶香,用我们的茶来跟大家和平共处、共同发展。除此之外,我们在法兰克福、加拿大、澳大利亚、纽约都有经销网点。我们如何一心做好茶,把这种茶推向世界,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一些事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