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出现聚集性疫情,是否会抑制短期内消费和投资反弹?猪肉价格触底后回弹是否会导致猪肉在更长时间里维持价格高位?全球粮食危机风险增加,中国是否增加国家储备?
昨天(19日)上午举行的国家发改委例行发布会对这些问题一一回应。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回应,疫情对国内需求的影响是阶段性的,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管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正常经济秩序将快速恢复,经济运行会回归正常轨道,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很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疫情正在得到有效管控
对国内需求的影响是阶段性的
一季度居民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3月份以来,由于国内疫情多发,特别是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消费特别是接触性聚集性消费以及一些投资项目都受到了较大影响。
“疫情对国内需求的影响是阶段性的。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管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正常经济秩序将快速恢复,经济运行会回归正常轨道。”孟玮说,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深圳等地,目前已陆续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消费、投资需求都在逐步回升,这说明,企业适应形势变化的能力很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很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对于备受关注的消费方面,未来相关部门将落实好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纾困扶持措施,鼓励地方加大帮扶力度,稳住更多消费服务市场主体;扩大重点领域消费,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新型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
“后续,我们将密切跟踪研判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针对可能遇到的各种不确定性,制定完善各类应对预案,加强政策储备,及时出台有力措施,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她说。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我国PPI年内预计总体回落
近一段时间,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价格明显上涨。“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部分大宗商品外采比例比较高,国际价格上涨客观上会带来输入性影响,加大国内PPI上行的压力。”孟玮说。
从当前情况看,3月份,PPI同比上涨8.3%,涨幅较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回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PPI高位持续攀升形成鲜明对比。
“关于后期走势,尽管国际输入性因素增加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但随着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叠加高基数效应,预计年内PPI总体回落的态势不会改变。”她说,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综合施策、精准调控,以国内保供稳价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散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过度投机炒作。
全球粮食危机风险增加
我国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
近期,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危机担忧加剧。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球粮食价格再次跃升至历史新高。
“相较之下,我国粮食供应较为充足、价格平稳,粮食安全总体是有保障的。”她说,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防范市场风险能力增强。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物资储备局将坚持综合施策、精准调控,有效保障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她介绍,未来将稳定粮食生产,在稳口粮、稳玉米的同时,努力扩大大豆生产;精准安排政策性粮食销售,确保形成有效供给;积极引导种粮农民适时适价售粮、企业均衡有序收粮。
另一方面,4月11日到15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63∶1,连续8周处于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我国是否会迎来新一轮的“超级猪周期”?猪肉价格触底后回弹是否会导致猪肉在更长时间里维持价格高位?
孟玮表示,国内生猪产能自去年7月份以来逐步下降,今年3月底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85万头,处于生猪产能调控的绿色区间,加之生猪价格已低位运行较长时间,进一步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小,随着后期消费回暖,生猪价格有望逐步回升至合理区间;近年来我国生猪疫病防控能力大大增强,母猪繁育效率也有所提升,特别是能繁母猪产能总体合理,后期生猪价格触底反弹后,出现2019年非洲猪瘟时期那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大。
记者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生猪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跟踪监测和研判,做好生猪市场调控工作,推动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