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高小姐的邻居,是一位高龄老人。
三月底,小区封控,高小姐写了一张纸条贴在老人家门口:“我家还有一些储备,有需要给我打电话。”
结果老人也贴出一张纸条,字迹工整漂亮,言辞温文得体。
一起挂出的,还有几根竿子。上面是老人家准备的各式蔬菜:“随意取,感谢你的关爱。”
后来高小姐才知道,这位老人已经90多岁了。
她说:
这一来一回,突然觉得将至的大雨、倒计时的封控也没那么可怕。
明朝站在阳台,还会听见阿婆的收音机里传来的越剧声,对面关停的全家还会再开。
夜会过去,灯再亮起来。
高小姐与九旬老人的邻里互助,让人倍感温暖。与这两张纸条的故事一样,这座城市中还有许多温暖点滴。
他们源于最普通、最大多数的寻常人家,让我们重新看到了那个熟悉的上海。
超市开门后的关爱专场
还记得新一轮核酸筛查开始前,大家忙着抢菜囤货。一封倡议书,在朋友圈刷屏了:“我们呼吁,把超市开门后的第一个小时留给我们所想要保护的老人,留给行动不便的残疾人。”
倡议提出后,真的有超市积极响应,提前半小时营业,开设“关爱购物专场”。
总是塞满的共享小推车
居住在上海的一位小姐姐MissWhyyy,自称“囤货星球人”。
她把两个小推车放在电梯口,放了许多面条与零食饮料,让大家免费自取。
几小时后,小车“升级”成三辆。
到第五天,小推车还是满满的。
小姐姐说:
当我主动释放一些善意后,收到的是大家被感染一起释放的善意。隔壁叔叔阿姨一开始怕我吃亏,第一天坚持在楼道里帮我守了六小时到凌晨12点。结果很多年轻人怕他们冷和累,劝他们早点休息。
这是我的真实经历和感受。相信美好会被传递。
薅光奶奶菜地的小伙
4月3日,家住上海浦东川沙镇牌楼村的小付,听说家附近的抗疫酒店缺菜,就从郊区的自家菜地摘了100多斤,分别送了4家。
小付说,菜地是奶奶自己种的,没想到一薅薅多了。奶奶不仅帮着挖菜,还全部给择干净才让送。
从虹口跑到青浦的小哥
虹口一位居民,老父亲住在青浦,还有听障,不方便买菜。
女儿做了饭菜想送过去,加价100元都没人接单,情急之下找了之前送菜的叮咚小哥。没想到,小哥一口答应了下来!
上海时刻, 送菜小哥余中连骑带走,从虹口到青浦单程27公里、用了4个多小时,为听障老人送食物,送达后分文不取……4月4日晚上,#新民晚报 记者联系上了余中和老人的女儿周女士。周女士说:整个过程中每个人都释放了善意。余中则说:这是应该的,人心都是肉长的。#上海 #关注本土疫情 #正能量 视频号
虹口到青浦的距离27公里。加上疫情期间道路很多封控,小哥开着电瓶车19:15出发,23点才到青浦……最后几公里只能靠走路。
送完菜再回去电瓶车已经没电了。最后,小哥半夜2点多才找到宾馆住下。而且,他还怎么也不肯收钱!
异口同声的一声声感谢
上海疫情,全国驰援。一处处细节中,写满了真情实意——
为了减轻上海的分发压力,河南驰援上海的蔬菜在当地就提前配菜装箱,每箱有七八个品种。
江苏援沪大白说,我医院旁边有条上海路,正巧上海也有一条南京路,苏沪一心,共盼花开。
武汉金银潭的医护人员也来了!他们说:“上海有我们敬佩的钟鸣主任,有我们感激的援鄂医疗队,我觉得上海就是我们金银潭的一部分,我们是一家人。帮助家人是无条件的,去就是了。”
这些温暖真情,上海人民铭记在心。
4月3日,一位安徽援沪“大白”用“玉米+牙签”当作生日蛋糕,过生日。上海民警发现后,悄悄为他送去一个蛋糕。
4月3日,是#安徽 援沪“大白”吴小静的生日。他用“玉米+牙签”当成生日蛋糕,发了一条朋友圈,被#上海 浦东民警胡秋淳看到了。于是胡警官多方联系,买来蛋糕送上门。生日快乐,吴小静!谢谢你们,驰援上海!@Bund视频 视频号
而上海各个小区里,这两天都回荡着一声声异口同声的感谢。
Bund视频, 4月4日傍晚,浦东新区三林镇东方悦耀小区,在结束一天的核酸采样后,业主们自发喊话表达对南京中心医院医护人员的感谢之情。#上海抗疫#南京支援上海 视频号 上海时刻, 今天全#上海 都在说同一句话:谢谢!你们辛苦了!在完成#核酸检测 后,居民隔空向#浙江 #安徽 #江苏 等地援沪医疗人员致敬。#关注本土疫情 视频号
得知医护人员从武汉赶来支援,小区居民们不停返回采样点,给大白们送吃的。
尽管战疫的这些日子很艰难
但暖意依然在城市处处蔓延
我们相信
有爱的地方
就有新生的希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