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扫就是践行厚养薄葬

2022-04-05 06:03:3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又到一年清明时,祭扫先人寄哀思。清明节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在中国由来已久,至今不辍。

今天,现代人怎样去诠释这种情感,通过什么方式、或者途径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不仅体现思想境界,也直观展现生死观、人生观。

怎么看待生死是人生的终极命题,清明祭扫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渠道。传统的放鞭炮、烧纸钱等祭扫方式,显然与现代文明和社会生活不切合、不契合、不吻合,需要用鲜花祭扫、网上祭扫等现代文明方式进行替代。尽快适应并积极践行这种转变,不仅是行为方式上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变化。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不可弥补的遗憾,而通过父母死后大操大办来表达孝道,更是一种需要摈弃的陋习。虽然现代人很难做到“父母在、不远游”,但这不代表不能恪守孝道,不能做到厚养薄葬。对天下父母而言,最需要的是生前得到子女关心,在精神和物质上得到双重孝敬,而不是死后烧多少纸钱,搞多大排场。

清明节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清明更清明、更清朗、更文明,是传承弘扬清明文化的核心要义。从这个层面去看生死观、人生观,清明祭扫的方式是否文明低碳,就不是无所谓的小事,而是一个人怎样对待生死、如何思考人生的大事。从放鞭炮、烧纸钱转为绿色低碳祭扫,思想认识和境界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促进人对生死、人生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响应移风易俗、文明祭扫其实就是践行恪守孝道、厚养薄葬。在祭扫方式的文明转变中,我们每个人的文明祭扫、厚养薄葬行动,都是在汇集一种力量:让清明文化在与时俱进中得到传承弘扬,使清明这一传统节日始终生生不息、生机勃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