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迎来五周岁生日。这五年,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未来之城雏形初显,“雄安大计”正在落地见效。概而言之,以下四个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其一,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完善。京雄城际铁路全线贯通,雄安高铁站投入使用,“四纵三横”对外高速公路动脉全面打通,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交钥匙项工程已接近尾声,为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二,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开始起步。中央企业在雄安新区设立的分公司、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已达100余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正在筹划雄安新区校区,北京协和医院已确定进驻新区。
其三,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2021年1-7月,白洋淀水质达近10年来最好水平,湖心区平均水质达到IV类标准,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同比下降9.05%。
其四,管理体制愈发健全。《河北雄安新区条例》通过地方人大立法,赋予雄安新区管委会“参照行使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职权”、行使国家和河北省赋予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雄安新区的五年进展,得益于其相对适宜的地理位置和“平地建新城”的较强可塑性。2021年以来,雄安新区步入了大规模开发建设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城市功能培育是确保“雄安大计”夯实基础、初显实效的关键之钥。目前,雄安新区“地上城市”与“地下城市”建设双轨并进,“云上雄安”数字智能城市与实体城市建设虚实互动、孪生共长,未来城市雏形初现。
展望未来,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应结合阶段性目标与长远规划,保持定力,跳出传统城市建设的既有轨迹与既定范式,适当拓展发展思路,探索“外引”“内培”双向发力的发展路径。一方面,雄安新区需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既要处理好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又要把握好产业、人才、城市之间的互动逻辑,还要积极探索京冀雄三地共建共管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
另一方面,雄安新区应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不仅要主动作为,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更要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汇聚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要素,针对性地引导外部创新要素植入,以“链条式”的引进模式吸纳高端高新产业项目,推动雄安新区建设走在创新驱动、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之上。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于雄安新区建成全球典范城市应保持足够的耐心与信心。纵观古今中外,日本筑波科学城开工建设至基本建设成熟耗时20多年,深圳从小渔村成长为现今的国际大都会跨越了40余年,浦东地区开发至今也历经了30余年的沉淀。雄安新区作为“国家大事”,定可借鉴国际经验,汇聚全球人才,在岁月的见证下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之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