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挽京津冀 运河绽新颜

2022-03-09 07:37:18

来源:北京日报

作为流动的文脉、宝贵的遗产,备受关注的大运河贯穿古今,连接城乡,蕴含着生态、人文、民生、发展等诸多元素,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正在迎来新的复苏。出席全国两会的河北省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目前大运河河北段的建设正在全面深入实施,全省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谋划推进,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努力抓好遗产保护传承,推动千年运河重焕生机。

“近年来,廊坊与京津同步治理北运河,成效显著。去年6月底,北运河廊坊段全线旅游通航,乘坐游船饱览运河旖旎风光、体验运河魅力,已成为人们的赏心乐事。”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廊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推广研究员方金华说,香河古有“首都之门户、漕运之咽喉”的称谓,是贯穿北运河的重要节点,是大运河出京第一站。近年来,通过对标京津,谋划实施水系治理、桥闸改建、码头修建、生态治理等多项重点工程,北运河再现如画之景。

目前,廊坊市与通州、武清多次沟通对接,“通武廊”全线通航的联合工作机制,将北运河廊坊段打造成为河北省第一条内陆旅游通航河流,建成全省第一座具备通航条件的船闸和集旅游、海事、安全保障为一体的综合性内河码头,开辟了国际领先、国内最为先进的数字化旅游航道。香河与通州签订《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实现两地文旅产业资源共建共享,计划通过5—10年的发展,带动香河全域旅游人数进一步提升,年旅游总收入提升至约60亿元。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拓展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涵,沟通起京津冀紧密相连的千年文脉。”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府参事室主任、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徐英建议,全力巩固拓展北运河廊坊段旅游通航成果,持续抓好北运河全线旅游通航,加快南运河河道整治和生态补水,有序推进适宜河段旅游通航。

同时,徐英还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发挥人才汇聚优势,组织大运河沿线省(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和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建言献策,聚众智、汇众力,着力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高质量建设。以文化为引领,共抓大保护,重拾和擦亮散落的文化遗产珍宝,推动与时代元素相结合。加大对大运河文化研究保护传承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跨区域协调机制,加快形成“一轴、两廊、五区、多集群”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总体发展格局,打造燕赵文化新高地、文旅融合发展新样板。

运河也是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运河的‘运’字,本意就是运输。传统中国社会体系中,借助水的流转,运河成为漕粮运输、物产流动、市场构建和社会平衡的载体。大运河的起落变迁,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中国社会的运行与发展轨迹。”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丽华看来,即便在交通发达的今天,这条传统水路的复兴,依然在经济建设、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方面意义重大。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更是重大发展工程。”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邢台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陈凤珍建议,进一步推进建设,带动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协同推进,让古老运河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要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各类文化遗产。”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副市长崔海霞说,2021年河北省制定《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并编制配套实施方案,涵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旅融合发展等领域,构建起“1+6+1”省级规划体系,标志着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衡水积极行动起来,迅速制定配套规划,围绕遗址文物保护、非遗文化梳理、技艺活态传承、运河文艺创作……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