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不见踪迹的鲈鱼、鳑鲏鱼、黑鱼又重新出现了,如今的白洋淀碧波荡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水生态改观背后是白洋淀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3月1日,记者从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21年白洋淀淀区及上游有水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为1988年白洋淀恢复蓄水有监测记录以来,首次实现从劣Ⅴ类到Ⅲ类的跨越性突破,“华北明珠”重放光彩,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最强举措促提升
河北省紧紧围绕白洋淀流域Ⅲ类水目标,统筹实施了工业、城镇、农业农村、淀区内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河道整治、生态补水等九大类66项治理工程,加快推动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淀内外系统治理、协同治理,力度、精度、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最强举措力促白洋淀水质实现跨越式提升。
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流域内852家重点涉水企业全部安装污水在线监控设施。淀区上游25家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完成污水集中治理,自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2座,日处理能力22.75万吨。上游入淀河流沿线涉水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全部按照Ⅲ类标准管控。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实现全面覆盖,全面推进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2021年年底,白洋淀流域沿线(不含雄安新区)852个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雄安新区全域576个村庄实现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入淀河流沿线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103个淀中村、淀边村实施污水垃圾厕所一体化综合治理,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运维全管护,39个淀中村59座生活污水处理站尾水全部导出淀外资源化利用,确保不让一滴污水入淀。
退耕还淀保修复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冯军会表示,河北省积极推进湿地建设,开展退耕还湿还淀,恢复淀区生态系统完整性。截至2021年年底,雄安新区稻田、藕田退耕还淀15.05万亩、旱田退耕还淀11.9万亩。白洋淀流域共建设人工湿地6个,建设生态缓冲带3个,其中府河湿地项目4.23平方公里、日处理能力25万吨,是北方最大功能湿地。
同时,加快推进生态系统恢复。截至2021年年底,白洋淀流域累计造林240多万亩,实施增殖放流,淀区放流苗种2.7亿单位以上。提升水生生物监测能力,实施外来物种防范,维护白洋淀生态系统完整性、自然性、原真性。白洋淀鳑鲏鱼、黑鱼等指示鱼类重现,野生鸟类总量达230种。此外,2021年6月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完工,对改善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水质改善成“胜景”
2022年,河北将巩固保持白洋淀水质Ⅲ类标准。推动实施淀区生态清淤、淀中村淀边村污染治理、淀区旅游污染防治、水生植物平衡收割及资源化利用、淀区内部水流通道疏浚等重点工程,着力提升淀区污染治理水平,推进白洋淀水质持续改善。同时,拓展深化全流域系统治理。坚持内外共治、标本兼治、治补并举,统筹全流域、全要素、全方位,推进实施城镇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河道综合整治、入淀河流治污设施提升、内源污染治理、生态补水保障、淀区水生态修复等,全面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消除污染风险隐患,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我们将推动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达到更高水平,努力打造北方草型湖库修复保护样板,加快恢复白洋淀独特的‘荷塘苇海、鸟类天堂’胜景。”冯军会说。
——北京日报(记者 李如意)
相关新闻
保定高标准推进白洋淀上游综合治理
日前,由中国铁建投资集团牵头、中铁十六局集团等单位参建的保定市城市更新暨主城区三期城中村改造安置区项目、保定市环城水系系列项目作为保定市2022年首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记者了解到,此次开工的保定市环城水系系列项目总投资额73.5亿元,主要包含水利工程、水生态治理工程、交通工程、伴行河道生态恢复工程和其他配套设施五大项工程。
项目分两期实施,将对保定市重要防洪河道——南环堤河、西环堤河、黄花沟等河流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提升,建设集水清、河畅、景美、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生态环城水系,同时高标准推进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白洋淀上游流域的综合治理。
该项目建成后,将大力推动保定市“治水”与“治城”相结合,对促进保定环城水系流域河湖水质改善、生态功能恢复、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起到重要作用。届时,古城保定将呈现出“水更清、岸更净、景更美、路更通”的城市新貌,有效带动沿岸地区旅游发展和城市经济提升。
——北京日报(记者 丰家卫 通讯员 王崇燕 胡珊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