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的香港阴雨连绵,正值入冬以来最冷的日子,气温低至九摄氏度,阵阵寒风裹挟着雨滴扑面而来。
在柴湾的一家护老院门口,义工陈凯荣和傅顺芳在风中略微吃力地把装满防疫物资的纸箱一箱又一箱地从车上搬运下来。身着防护服,戴着两层口罩,这套“防护装备”给他们的行动增添了些许负担。在和护工短暂交流后,他们又匆匆上了车,奔赴下一个目的地。
“这是我们二月以来第二次给这家护老院派送物资了。”陈凯荣边说着边搓了搓有些冰凉的双手。
义工傅顺芳(右)到市民家中派送防疫物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疫情无情,人有情
“1月23日晚上8点多,我正在家里看电视,有些困意。手机里突然收到朋友转发的一条消息,内容是‘香港新增140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创第五波疫情暴发以来单日新高’,我瞬间清醒。”陈凯荣说。
“香港怎么了?前一天不是才只是新增25例吗?不是大半年都没有本土病例了吗?”陈凯荣说,刹那间,脑海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疑问,焦虑、不安、害怕也顺势涌上心头。
农历新年过后,疫情进一步恶化。单日新增感染病例呈几何式增长……突如其来的新一波疫情,打乱了香港市民的平静生活。
“大年初一那天傅顺芳问我,这波疫情这么严重,我们的义工工作还继续吗?我思考了一下,回答说‘继续,我们自己要做好防护,义工工作也不能停下’。”陈凯荣说,傅顺芳秒回了三个字“我支持”。
作为两个义工团队的领队,疫情发生两年多来,陈凯荣一直坚持定期组织义工上门为独居老人和其他需要帮助的市民派送防疫物资、解决燃眉之急。两年来,两个团队帮助了逾千户居民。
每一次走访,都让义工们更了解这座城市的基层情况。
“所以虽然我们对这波疫情很恐惧,但是疫情越严峻,我们就越清楚现在社区里还有很多人急需帮助。我们义工参与进来,就多一份抗击疫情的力量。”傅顺芳说。
凝心聚力抗疫情
“我最初也犹豫过,因为香港的第五波疫情发展迅猛,到一线做义工意味着面临更大的风险。”陈凯荣很担心大家会害怕,担心没有人会愿意在这个时候继续出来做义工。
然而,当他尝试着把任务发送到群里之后,义工们的积极和踊跃瞬间将他的顾虑一扫而光。
“每一次在群里发义工任务,报名的人数总是远远超过实际需要的人数。”陈凯荣说,有的义工一直没有轮到,甚至还“私下求情”说下次一定要安排他们。每当需要人手帮忙包装防疫物资的时候,群里总是“一呼百应”。
随着义工工作有序开展,团队里的“新面孔”也越来越多。“有一些新加入的义工是我们之前帮助过的人,有一些则是和朋友打听来的。”陈凯荣说。
义工团队也收到越来越多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3000瓶搓手液、5000只口罩、10000个快速检测试剂盒……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市民找到陈凯荣带领的义工团队,希望提供防疫物资,请义工们尽快将物资派送给需要的人群。
义工们在包装防疫物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我们守护的是亲人和家园
陈凯荣的办公桌旁,挂着一个小珠子串起来的爱心挂件,格外醒目。他说,每当看见这个挂件就会特别暖心。
疫情期间,陈凯荣和其他义工经常去给85岁的独居老人婵姐派送物资。“有一天再去派送物资的时候,婵姐亲手将一颗一颗米粒大小的小珠子串成爱心挂件送给我们,她说‘你们有心,我也有心给你们’。”陈凯荣说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90后”金融行业从业者胡汶轩回忆起2月初和其他义工在街上给市民派发防疫物资的场景,他说:“很多市民领到物资后,不仅一直对我们表示感谢,还反复叮嘱我们一定要注意防疫、注意保暖。回到家后,还有市民给我们发来感谢短信,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我们的关心与爱。”
“有时候确实是挺累的,但做义工是一件幸福感远远超过疲惫感的事情。”傅顺芳回想起疫情不严重的时候,他们上门给独居老人派送物资时还会和老人聊上一会儿。看到他们家里的灯坏了,义工会尽快买来灯泡给他们换上;看到有的老人因为手机操作问题急得犯愁,义工会花一两个小时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看到有的老人因为疫情感到焦虑,义工也会给予他们安慰,帮助他们舒缓情绪。
“困难面前,每一个人都不容易,我们能多做一点是一点,因为我们守护的是亲人和家园。”傅顺芳说。
“一个人的抗疫力量是渺小的,但我们无数普通人的防疫‘微光’,却可以汇聚成巨大的抗疫‘星河’。”陈凯荣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