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到了阳平关还转车不?这是我们车站的二维码,你们扫一扫,过完年出门问车次什么的,要多方便有多很方便。”
图为修宝良(右)。 吴大明 摄
2022年春节临近,陕南汉中雨雪夹杂,寒风刺骨。上午7时30分,陕南层峦叠嶂的秦巴深处,在行驶的绿皮公益小慢车上,汉中火车站8361/2次列车长修宝良,向乘客们推介车站的公众号二维码。
2004年,汉中至阳平关开行的8361/2次绿皮通勤车,隶属西安局集团汉中车务段。这趟车沿途停靠站所处及辐射地带,是曾经的秦巴连片扶贫区域。该趟通勤车常年对沿线百姓开放,18年来一直坚持最惠民的票价,最低票价仅1元,最高7.5元。常年实施“汉水情”亲情服务,被当地百姓、社会公众称为“幸福乡村号”、“公益小慢慢”。
图为修宝良与学生交谈。 吴大明 摄
小慢车常年实施“汉水情”亲情服务。针对旅客需求,该段持续对这趟车进行实地调研,为原有2至3节的编组,增挂一节“乡村集贸市场”,方便沿线村民售卖特色农产品,扩大销售渠道。
2020年2月27,陕西省56个贫困县区实现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汉中市10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10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为帮扶乡村振兴,小慢车的编组没有变,亲情服务的内容却持续增加。工作人员结合乡村电商、乡村代购等需求,继续帮助有销售需求的老乡。
修宝良是汉中车务段汉中火车站8362/1次列车长,今年52岁,党龄35岁。2010年,修宝良被车站选拔为8361/2次公益小慢车列车长。“乘务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我是男车长,特别珍惜。”修宝良说,“不论刮风下雨,我会早早赶到车站,做好发车准备。”修宝良说。
2021年底,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村民乘车的需求降低,但时至年关,不少在沿线通学及低风险地区的务工人员,陆续回家团聚。
零下3度,列车向着家的方向一路前行。没有锅炉取暖装置的车厢里,却暖意融融。初二女生朱明艳抓紧时间,朗读英语,背诵单词。过道另一侧,一名女生在背元素周期表,修宝良为她俩喝空的小水杯添上开水,示意两边的乘客小声说话。
家住小寨车站后山,今年71岁的田世贵依靠耕种和售卖土特产生活。眼看腊月十九,还有10多斤蜂蜜。老人的心事成了车班的事,修宝良和车班同事在朋友圈推荐老田家的蜂蜜。“有几个朋友打电话订,能买10斤,老田一会儿送蜜来。”修宝良叮咛列车员张慧记得接车。
“我们一年坐两次小慢慢,一次过完年坐这趟车倒快车出门打工;再一次就是过年前,坐快车倒这趟车回家!”另一节车厢,杨守德和其他旅客的攀谈引起了修宝良的注意。
“大兄弟,欢迎回家过年,这个二维码您扫一扫,有需要可以给我们打电话。”给旅客送完一轮开水,修宝良和杨守德聊了起来。
家住甘肃省陇南市两河口镇的杨守德,带着同村的3名老乡在福建三明市务工,近一年没有和家人见面。务工所在地和家乡都是疫情低风险区,领了工资奖金,4人商议回老家过年,照顾照顾老人,帮老婆分担些压力。
坐上这趟车,感觉踏到了家门口。几个人相继扫着二维码,对修宝良打开了话匣子。
几个人里,最年轻的罗明勤有两个女儿,一个上小学六年级、一个上幼儿园。一个60公分高的塑料桶紧挨着他的腿。方便面、可乐、小零食,一层层拨拉开,是一大袋子亮晶晶的新年糖。“一年到头,自己吃苦,就是要让女儿和她妈妈吃穿不愁,甜甜蜜蜜。”罗明勤还悄悄透露,虽然没给老婆买东西,但自己封了好大一个“大红包”。“1000块,比相亲时我给她的见面礼还多。”
“70后”杨守德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出门打工,之后创业。头脑灵活、学习能力强的他学会了驾驶、喷浆等技术。开发后的护坡、动土后的山地,需要植绿保护,防止水土流失。
杨守德专门给护坡、山地“植绿”。他先给裸露的山石地带喷泥浆,泥浆“挂住”以后,再喷洒草籽和浮土的混合物料。“最后覆一层‘面膜’,一种无纺布保护膜。大致一周,草地就会萌发出新芽。”杨守德一边说,一边划拉着手机视频,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新的一年,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踏实工作、好好挣钱,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好好奋斗,让娃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不辜负自己的努力,提高成绩。”杨守德和修宝良的交谈引起了乘客们的共鸣,大家兴奋地说着自己的愿望和梦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