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50万农牧民用上“幸福电”

2021-12-30 16:43:27

来源:央广网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冬雪初霁。12月29日,被牧民们称为“幸福电”的农网巩固提升工程全部顺利完工。至此,在广袤的高原大地,50万农牧民的幸福生活被“点亮”。

2021年,面对乡村振兴的新任务,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提档升级,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又一重要举措。国网青海电力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电网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投资16.89亿元、新建374项工程,解决边远地区“低电压”“卡脖子”和电网构架薄弱问题,为农牧区产业发展和农牧民生活电气化提供了可靠电力保障,实现“用上电”到“用好电”的飞跃。

“清洁电”温暖牧民心

2021年冬天,牧民索昂的家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祖祖辈辈靠牛粪烧火取暖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国网青海电力施工人员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进行10千伏农网改造工程(央广网发 马清摄)

索昂家住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歇武乡红旗村,这里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腹地。今年7月初,国网玉树供电公司结合农网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将7个涉及“煤改电”的清洁取暖项目设置为“最优级”,历时四个月,新建10千伏及以下线路226.88千米,变电容量2.76万千伏安,解决了三江源头3316户居民取暖用电问题。每年清洁取暖替代电量302.5万千瓦时,可在每年取暖期减排二氧化碳907.8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污染98.6吨。

“现在房子很干净,也比以前暖和多了,不烧牛粪也就不污染环境了。”索昂娴熟地操作着屋内的蓄热式电暖器,言语间透露着几分欣喜。他说自己是村里第一个买电暖器的人,在他家感受这种温暖舒适后,村里很多人都“眼热”了,纷纷把家里的采暖炉改成了电暖器。用电可靠了,索昂计划着近期到州上再买一台大冰柜,里面存放牦牛肉和酥油。

“幸福电”点亮幸福生活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曲麻莱民族文化村,是一个生态移民村。为响应国家生态保护政策,2005年始,曲麻莱县曲麻河乡、叶格乡的7个自然村从玉树藏族自治州移民搬迁至此。

施工人员在海北州藏族自治州刚察县进行立塔作业(央广网发 马清摄)

近年来,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类技能培训,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乡创业,这里的村民由最初的260户增加到了1200户。入住率提高,工厂作坊不断发展,移民村的用电负荷和用电需求也进一步增加。2021年,国网海西供电公司结合农村产业发展用电需求,实施10千伏白九路曲麻莱易地搬迁移民村台区改造,新建10千伏电缆线路0.79千米,改造低压电缆线路3.29千米,新增3台变压器加装配电智能终端3套,台区照明配套加装657台微型断路器。这一民生工程保障了村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同时也消除了用电安全隐患。

“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有了自己的产业,用上了安全电、幸福电。”曲麻莱民族文化村村委会副主任梅朵拉毛介绍道。如今的曲麻莱民族文化村,村民人均年收入1.2万元,生态移民村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村,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

“安全电”助力新发展

长期以来,城乡接合部一直是电网改造的难点地区。线路老化、线路下加盖房屋、台区线损严重等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电力员工在黄南州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实施10千伏农网巩固提升项目施工(央广网发 马清摄)

2021年,国网西宁供电公司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积极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加快投资成效转化进度。针对西宁城中村、城郊地区及湟中、湟源公司管辖的153个重损台区进行整治,通过低压线路电缆化改造,实现跨房用电安全隐患治理,同时解决了农村供电“卡脖子”问题、低电压、高报修等问题,实现了隐患治理和线损管控的双赢。

“冬天大家用电多了,我还一直担心电压不稳会影响我的鸡舍呢。看到你们来改造电网,我的心里就踏实多了。”在湟中区田家寨镇甘河村实施农网改造项目时,养殖户张发德激动地握着现场施工人员的手表示感谢。今年他的养殖规模扩大了一倍,一直担心用电问题。有了农网改造项目,电压稳了,张发德心中的担忧也就消除了。

工程实施过程中,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们还时常走进村民家中,检查用电设备,为村民们宣讲安全用电知识,形成了共同守护电网安全的良好环境。

让电能真正成为农村地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动力,让一条条线路架起农牧民“幸福路”。一年来,通过农网巩固提升工程,青海边远地区新建及改造配变1196台,容量22.65万千伏安;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3152千米,整改低压线路2834千米,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关键词: 农牧民 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