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台增加婚假、延长产假、设立育儿假等举措

2021-12-21 15:09:40

来源:中国日报网

今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近一段时间以来,安徽、上海、浙江等多个省市陆续出台生育新政,实施或即将实施延长产假,以及增设育儿假、配偶护理假等措施,另外还有多地正在起草或公开征集相关意见。如何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让年轻人愿意生孩子,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不少年轻父母承受压力焦虑

“假期结束,真正的战斗刚刚开始。”12月5日,在一家国企上班的“三孩”妈妈许女士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今年7月,她家一对双胞胎女儿呱呱坠地,如今产假即将结束。“由于缺人带娃,孩子爸爸暂时全职在家照顾,他管老二更多些,老三交给我,上初三的大女儿就自己管自己了。”许女士说,大女儿正值青春期、面临中考,在照顾两个小女儿的同时,她也要照顾到大女儿的身心健康。

眼看周边省市陆续出台生育新政,许女士盼望我省相关政策早日实施。“盼着盼着,我的产假就结束了,上班之后只能期待育儿假了。”在她看来,江苏出台生育新政只是早晚问题。延长产假、陪产假天数等升级“生育福利包”对于新生儿家庭来说的确是重大利好,但除此之外还面临许多难题,“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陪伴,面临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也实在让人焦虑。”许女士说。

90后陈女士于今年5月生了第一个孩子,当被问及“新晋妈妈”的感受时,陈女士愁眉不展,连说“太费妈”:“撇开与长辈教育观念不同、孩子爸爸几乎‘透明’等因素不谈,每个月的房贷、车贷雷打不动,‘双11’买了尿不湿、宝宝餐椅、安全座椅等一堆用品,导致这个月信用卡都还不清,每天夜里要喂奶、白天要打足精神工作,还要担心怎样才能不被‘后浪’取代……”当被问及是否有生二胎的打算时,陈女士连连摆手。

孩子的到来给一个个家庭带来欢乐,但不少年轻父母随即感受到较大的压力。新近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1978年以来新低。江苏人口研究学者认为,一方面,人们生育观念发生变化,一些年轻人对“一定要结婚生子”“养儿防老”等说法并不认可;另一方面,养育成本大、对女性职业上升产生影响等现实因素,也让年轻人对生育产生犹豫。

政策如何有效落实引人关注

增加产假、育儿假,虽然可以部分解决小孩照看方面问题,对鼓励生育有一定作用,但事实上,如果增设假期间接导致用人单位成本上升,或影响了女性在职场中的权益,那效果将会打折扣。

宿迁市政协常委、民进宿迁市委专职副主委董振班认为,从“生育友好”角度看,延长产假和育儿假无疑有利于减轻家庭的育儿负担。但从目前来看,部分单位连双休、带薪年假等都落实不到位,用什么来保障这些生育新政真正落地?尤其部分企业落实起来估计会困难重重。

“虽然一些地方的新政中明确提出,休生育假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计算工龄。但相关人员休假期间的活谁来干?休完假之后岗位还在不在?这些都是问题。”南京市建邺区一家民企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曾亮坦言,政策的落实或将对就业市场上的育龄女性产生影响,造成企业在用工、招聘时有意回避育龄女性,而这又将进一步降低职业女性的生育意愿。“期望政府分担一部分生育成本,在减免税费外,适当补偿企业的雇佣成本,让企业有意愿配合这项政策落地。”

在现阶段政策基础上增加男性生育相关假期,此举将得到鼓励。“女性既需要工作又需要照顾家庭,压力很大,可以考虑以家庭为单位,让男女双方灵活休假。”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副院长周建芳教授表示,父亲和母亲共同享有育儿假,可由家庭自主决策由谁来用、各自用多少假期,以更多促进男性参与育儿,减少女性因生育假遭遇就业歧视等问题。也可以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单位岗位实施弹性就业制度,允许婴幼儿母亲有一段在线工作时间,这样既能保证女性的劳动力市场参与,也有助于企业维持正常业务运行。

生育政策的出台需要通盘均衡考虑社会经济条件、成本分担等方方面面问题,保证其公平可及。“更需要考虑的是,这些生育支持政策是否有利于形成‘生育友好’氛围,让家庭有更好的选择、在更友好的氛围里养育孩子。”周建芳说。

提升婚育信心需社会多元支持

延长生育假只是生育支持措施的一部分。从源头来说,想提升出生率,首先要提升年轻人结婚和生育意愿。

南通姑娘刘斐刚与相恋5年的男友步入婚姻,可提到生孩子,她连说了几个“不”。“还没做好准备,说实话,暂时也没看出我老公有能力当一个好爸爸。”她的理由是,老公下班回家就打游戏,也不会精心照顾家里的宠物狗,“怎么指望他以后照顾娃?”

“别说生孩子,连结婚我都不想。”26岁的傅瑶参加工作还不到半年,如果这时就要请很长的假生孩子,不要说老板,连她自己也无法接受。

近些年来,网上不时散播出轨、家暴等婚恋负面消息,一些自媒体为吸引眼球,甚至故意挑起两性对立,婚恋焦虑逐渐向年轻群体扩散。与此同时,国内不少高校相继开设了与恋爱、婚育相关的公开课,鼓励青年提升对婚恋的信心。

“我们学校开设《婚恋心理学》这门公共选修课已经10年了,100个名额几乎每次一放出去就被选满。”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教授王挺发现,同学们选课踊跃,但参与课程讨论时稍显“扭捏”。为此老师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把一些课程讨论搬到线上,使用匿名功能引导学生勇于发问。

王挺注意到,很多学生对婚恋问题的想法与现实有所脱节,他们在校园中憧憬纯粹、理想化的感情,但进入社会后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就会产生很多悲观情绪。经济方面是否宽裕?生了娃谁来带?会不会影响工作?这些问题让不少年轻人对婚育望而却步。学校开设这类课程,就是希望当这些年轻人在婚恋中出现问题时,能选择一种相对积极理性的方式去解决。王挺提醒,生育后的一些危机来自家庭,比如谁在家里帮助一起带孩子,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议题,需要在家庭内部协调各种关系和情绪。

关键词: 平台 恶意 投诉 建议 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