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特区40年:两岸融合越融越深

2021-12-20 13:39:14

来源:海外网

中新社厦门12月20日电 不久前于厦门举行的第十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民乐大师方锦龙弹着琵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台湾姑娘李瑞涵拉着二胡,老少同台、海峡组合共同演绎一段南音念白《静夜思》,上演令人动容的一幕。

作为海峡两岸最大规模的民间交流活动,一年一度在厦门举办的海峡论坛再度彰显两岸交流强大的民意基础,也使厦门成为两岸融合发展前沿的注脚。

1981年10月15日破土动建的厦门经济特区,以对台为其最突出的特色。40年来,厦门先行先试,不断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与金门率先融合发展。

两岸经贸交融的最紧密区域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建霖集团来到厦门投资设厂。时值厦门特区建设40周年之际,厦门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建霖集团总裁陈岱桦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回忆起初来时的情形:企业规模很小,租一间厂房,大家以厂为家。

如今,建霖集团成为“福建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厦门市智能制造样板工厂”。在陈岱桦看来,厦门特区建设这40年,改革开放释放活力,台企在土地、税收、人才等方面得到很多支持,台商享受了红利。

截至今年6月,厦门已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645个,合同利用台资193.8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16.7亿美元。其中,引进友达光电、宸鸿科技、联芯集成电路等20多家台湾百大企业,台企工业产值约占厦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同时,厦门成为大陆最大的对台贸易口岸。

厦门已成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最紧密区域。陈岱桦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走技术驱动的路线,壮大品牌,吸收更多人才,大家一起把产业做起来。”

两岸直接往来的最便捷通道

截至今年9月,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累计1979.9万人次,占两岸“小三通”的90%。厦门五通客运码头已是大陆首个全程无纸化自动通关的对台客运码头,厦金航线成为两岸往来最便捷、实惠、安全舒适的通道。

对此,“90后”金门青年张阳扬感触尤深。自2009年经厦金航线入读厦门大学以来,现为厦门长庚医院中医科一名医师的他每年往返厦金之间十余次,目睹“小三通”航线越来越密、乘客越来越多,“对岸的同学,也常经厦金航线来找我喝杯咖啡、吃顿饭、叙叙旧,再回去上班。”

如今,厦金电力联网电源点220千伏望嶝变电站已封顶,厦金通气工程的大嶝LNG气化站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厦金大桥(第三通道)项目优选方案也已获中国交通运输部评审通过。厦门加速推动与金门基础设施联通,开展厦金通桥、通电、通气工程,探索厦金交通和通信“同城化”。

两岸同胞融合的最温馨家园

“大家真正生活在‘厦金生活圈’里。”诚如张阳扬所言,40年来,厦门成为了两岸同胞融合的最温馨家园。

率先出台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60条”惠台利民新举措等,便利台胞安居乐业;在全市优质初中和高中开设台生班;设立大陆首个对台研学基地——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鼓励台湾青少年来研学旅行;率先设立涉台基层法庭、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和涉台检察联络室,维护台胞台企合法权益......在厦门,台胞台企同等待遇落实落细。

以闽南文化为纽带,厦门也精心打造郑成功文化节、福德文化节、保圣慈济文化节、宋江阵民俗文化节、闽王文化节等两岸民间交流品牌,搭建海峡论坛、工博会、文博会、图交会等50多个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平台,推动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密切、热络。

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因“台”而特,因“台”而兴。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表示,厦门将持续深化对台经贸合作、持续推动应通尽通、持续落实惠台政策、持续增进情感融合,加快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

关键词: 厦门特区 越深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