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我国空间站将进入在轨建造阶段

2021-12-18 09:08:26

来源:北京日报

“明年,我们将进入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要进行6次发射,完成两个实验舱与空间站核心舱交会对接、转位组装,这是空间站建造的重大挑战和决战决胜的关键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总体技术局局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助理董能力说。

昨天(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载人航天领域党员代表围绕“飞天逐梦写忠诚”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载人航天领域党员代表表示,在新时代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爱党报国、矢志航天,不断探索创新,继续奉献拼搏,高质量、高标准做好工作,圆满完成空间站建造,为我们的航天强国事业贡献新的力量。

太空实现“喝酸奶自由”

见面会上,有记者提问天和核心舱如何保障舒适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柏林厚介绍,载人航天器的设计坚持以人为本,宜居性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航天员在轨生活和工作的便捷性。比如航天员可以通过手机安装的APP控制整个核心舱内的照明灯光、厨房设备等。在核心舱研制的时候,对整个核心舱内部空间都做了精装修,可以让航天员在里面工作舒适。同时,配置了声光电系统,可以保障航天员像在地面一样正常休息,不用在夜晚的时候值班。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航天员汤洪波谈到了他的感受,“在吃的方面,以前我们准备一顿饭大概需要一个小时,现在半小时左右就能吃热饭、喝热汤。在一定的程度上,如果有时间,我们还能实现喝酸奶的自由。”

为空间站进行超前准备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空间站任务总工程师孙军,投身航天事业26年,在一线全程参与了从神舟一号到空间站阶段历次任务的飞行控制,亲眼见证了工程“三步走”取得的巨大飞跃和辉煌成就。

孙军表示,空间站要长期在轨运行10年以上,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和新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任务密度高、运行时间长、科学试验多。面对这些挑战,航天系统提前谋划,并作了一些超前准备。首先,优化任务的组织模式。针对长期在轨运行和货运飞船、载人飞船周期性访问的特点,设计了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新型飞控组织模式,采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构建了高效的运行控制体系,有效提高系统间的配合效率和专业化的支持水平。其次,进行大量的技术创新,建设了高自主、高可靠、易扩展的飞行控制平台系统。针对长周期值班的监控要求,采用自动化监控和故障诊断技术,提高智能化水平,实现高效监控能力。第三,建立标准化流程。针对货运飞船、载人飞船这样系列化、型谱化的任务,固化飞行准备流程,并将之标准化,针对一些应急需求,提出了应急流程,有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中国空间站具有后发优势

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高科技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建成空间站将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豪感,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董能力介绍,相较国外空间站,我们起步较晚,但有后发优势。总体看,我国的空间站规模适度、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在综合效益、宜居性、应用效能等方面,以及动力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都具有明显优势。他说:“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未来我们有望在空间站运营和应用、航天员选拔和联合飞行、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实验、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预计在未来十几年,我们的空间站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太空实验室之一。”

关键词: 空间站 阶段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