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我国启动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11月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进展情况。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介绍,此次全国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普查,组织规模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技术要求之高、参与人员之多,都是历史上没有过的。根据计划,从今年起,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农作物、畜禽和水产资源普查,摸清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和性状等家底,抢救性收集保护一批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目前,普查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一些濒临灭绝的资源又重获发现。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组织过两次全国农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征集调查,但距今已过去了30多年和10余年。而且我国对水产种质资源迄今还没有开展过全国性调查。对此,孙好勤表示,农业种质资源无论在种类数量和区域分布上,都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和气候变化加剧了资源消失的风险。因此开展全国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摸清资源家底、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已成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一项紧迫任务,对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振兴意义重大。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成立了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分别设立农作物、畜禽、水产普查工作办公室和技术专家组。各省份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此次普查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全国自上而下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累计培训超过300万人次,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通了普查网站,研发了信息系统PC端和手机App,有效提高普查效率和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