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语涵)今天(11月10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CPI月度报告。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5%,环比上涨0.7%,涨幅均有所扩大。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分析,10月份,受特殊天气、部分商品供需矛盾及成本上涨等因素综合影响,CPI有所上涨。其中,鲜菜价格上涨较多,受降雨天气、夏秋换茬、局部地区疫情散发及生产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叠加影响,鲜菜价格同比上涨15.9%,环比上涨16.6%。
10月,“菜比肉贵”成了不少市民的直观感受,鲜菜接棒今年持续降价的猪肉,成为了推动CPI上涨主力。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分析,前期我国部分蔬菜种植地区受降雨影响严重,并且10月处于夏季蔬菜下市、秋冬菜尚未大量上市的青黄不接时期,导致了蔬菜类价格大幅上升,有的蔬菜价格已高于猪肉价格。
CPI数据也反映了这一价格情况。从环比看,C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7%。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7%转为上涨1.7%,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这主要是鲜菜价格上涨较多,环比上涨16.6%,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占总涨幅近五成。”董莉娟表示。此外,随着消费需求季节性增加,加之第二轮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有序开展,猪肉价格自10月中旬起略有回升,但全月平均仍下降2.0%,降幅比上月收窄3.1个百分点;水产品和鸡蛋供应充足,价格分别下降2.3%和2.2%。
不过,市民也无需为鲜菜价格上涨过于担忧。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1月1日至11月7日,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周均价每公斤 5.66 元,环比跌 4.7%,同比涨23.3%。其中,菠菜价格跌幅较大,环比跌22.1%,油菜、平菇、西葫芦、黄瓜和白萝卜价格环比亦跌超10%。北京最大“菜篮子”新发地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表示,短期菜价总体还是会保持在高位,随着供应形势的好转,或会出现一些回落,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
非食品方面,10月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主要是能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较多,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4.7%和5.2%,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5个百分点,占总涨幅两成多;服务价格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
从同比看,CPI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同比大幅下降44%带动了食品价格同比下降2.4%。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3.8%,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32.2%和35.7%;服务价格上涨1.4%,涨幅与上月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