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10月11日至15日在云南昆明召开。《法治日报》记者今天(10日)上午从COP15首场媒体通气会上获悉,本次COP15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大会主题。
据介绍,会议将分两阶段在昆明召开。第一阶段会议于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第二阶段会议将于2022年上半年以线下方式举行。第一阶段会议要完成除“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外的各项议题审议,“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要在第二阶段会议审议和决定。
通气会介绍,第一阶段会议将包括开幕式、闭幕式、高级别会议、生态文明论坛等活动。其中,生态文明论坛是COP15大会确定的8个平行活动中唯一一个在大会期间举办的活动,将于10月14日-15日召开,分为开幕式、主题论坛和闭幕式3个环节,邀请各缔约方、国际组织、金融机构、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商业企业、媒体机构以及中国地方政府等共计1800余名代表参会,其中线下参会人员规模约1300人,线上参会约500人。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中心主任、研究员张惠远介绍,生态文明论坛共设置7个主题,分别为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文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理念到实践、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生态保护修复、自然资本核算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青藏高原生态文明与生态安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张惠远表示,论坛将有多个预期成果。论坛的标志性成果“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倡议,将在论坛闭幕式环节、由与会全体代表联合发布。同时,各主题论坛还将发布系列成果,包括研究报告、案例集等,如主题论坛一将发布“碳中和目标下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联合行动宣言”,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系列报告;主题论坛四将发布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展示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主题论坛六将发布《“一带一路”创新发展报告2021》以及《地球生命之美——自然保护地人与生物多样性的故事》等区域研究性成果。此外,论坛还将形成研讨成果汇编,为COP15大会和2020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决策参考和理念、案例、方法、行动的支撑。
通气会上,《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副执行秘书大卫·库伯说,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我们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公约,于1993 年12月 29 日正式生效。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了这份公约,成为最先签署的国家之一。截至目前,《公约》共有196个缔约方,是全球签署国家最多的国际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则是《公约》的最高议事和决策机制,每两年召开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