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任鹏 苏雁 张勇
9月18日,“日军‘慰安妇’制度罪行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3号展厅拉开帷幕。展览以中国和朝鲜半岛为中心,全面展示日军在侵略战争中实施的“慰安妇”制度史实。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制造了近两万起强奸、轮奸事件。在国际舆论的谴责和日军官兵日益严重的性病面前,日军在南京正式确立“慰安妇”制度。此后,“慰安妇”制度在侵华日军各部中广泛实施。日军通过欺骗、强行掳掠当地女性,以及将女俘虏强逼为性奴隶等方式,导致20多万名中国女性被迫沦为日军的“慰安妇”。随着侵华战争的扩大,日军在中国各占领区全面实施了“慰安妇”制度,设置的慰安所遍布中国20多个省(市)。
然而长期以来,日本方面针对“慰安妇”制度不断模糊史实,淡化和逃避历史罪责。今年9月8日,日本政府主管教育的文学部科学省宣布,批准五家出版社删除或修改教科书中有关“随军慰安妇”的表述,把“强制带走”改为“强制动员”或“征用”。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严正回应,强征“慰安妇”是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严重反人道罪行,这一历史事实铁证如山,不容否认。
在位于上海师范大学的中国“慰安妇”历史博物馆,两张照片对日方的说法进行了无声的驳斥。一张照片是日本军医拍摄的上海杨家宅慰安所的规定,落款为“上海派遣军东兵站司令部”,这表明日军直接控制着慰安所的设立和管理。另一张照片是1937年底,一个日本士兵在上海拍摄的慰安所照片,在一片残垣断壁前,一块木板上赫然用汉字写着“皇军慰安所”。
“现在无论是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还是许多国家的国会决议,包括历史学家的研究,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所谓的‘慰安妇’制度是日本政府和军队设立的军事性奴隶制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苏智良教授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找到两三百位中国各地的幸存者,无一例外,她们都回忆当时是被掳掠的,违反个人意愿的。那种性奴役状态的苦难经历,以及遭受的长期暴行,有的要长达几年。”
早在1993年,苏智良便踏上了寻访二战时期日军“慰安妇”制度中国受害幸存者的征途,被称为“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第一人”。近三十年来,他在其夫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丽菲以及其他志愿者的协助下,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共确认日军在中国设立的1000多个慰安所,仅在上海,苏智良就发现了172个慰安所,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2007年,苏智良在上海师范大学建立中国“慰安妇”资料馆,这是继首尔、东京之后,世界上第三处揭露日军“慰安妇”制度历史真相的资料馆。2016年,资料馆升级为中国“慰安妇”历史博物馆,用大量史料、证物证明“慰安妇”制度是日本战时的国家犯罪,并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反人道行径进行控诉。
在滇西怒江西岸高黎贡山下,董家沟“慰安妇”制度罪行陈列馆默默地矗立在云南保山龙陵县城小巷深处,这座1921年建造的走马串角楼式四合院建筑曾被强征为日军慰安所。1942年5月,日军占领滇西后,先后在芒市、龙陵县、腾冲、遮放、畹町、盈江等地设立了慰安所,其中,董家沟是龙陵城最大的慰安所。
在董家沟“慰安妇”制度罪行陈列馆里,一幅身怀六甲的“慰安妇”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她叫朴永心,是一名来自朝鲜的受害者。1938年3月,17岁的朴永心被日本警察以“招募女勤务人员”为诱饵,与其他16名朝鲜姑娘一起被送到中国南京利济巷慰安所。几经转折,朴永心又与其他20多名“慰安妇”从缅甸腊戍被送往中国滇西芒市和龙陵董家沟慰安所。1944年,中国军队反攻松山,朴永心与其他4位“慰安妇”被俘,美国记者瓦尔特·乌勒为她们拍下了这张令世人震惊的照片。
身怀六甲、神形虚弱的朴永心形象也出现在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在这里,作为三名“慰安妇”雕像中的一个,朴永心一手护住腹中胎儿,一手搭在另一妇女背上,显得无力、无助与无望。整组雕塑体现了罪恶的“慰安妇”制度给无辜妇女们带来的灾难性悲惨生活,表现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人性的肆意践踏和给妇女带来的苦难与伤痛。
2003年11月,在中日韩三国联合调查组的帮助下,朴永心深入南京和滇西腾冲、龙陵、松山等地,一一指认日军慰安所的罪证。在南京,朴永心亲自指认利济巷2号就是当年的“东云慰安所”,而2号楼上的第19号房间正是她当年被拘禁的地方。
后来,利济巷慰安所旧址成为中国大陆首座经“慰安妇”亲自指认的以“慰安妇”为主题的旧址陈列馆,同时也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分馆。陈列馆由八幢淡黄色的两层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共展出1600多件文物展品、400多块图板、680多幅照片。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介绍,1937年底,日军占领南京之后,将利济巷2号改造为“东云慰安所”,将18号改造为“故乡楼慰安所”。前者用于接待日军普通士兵,后者用于接待日军将校以上军官,是战时日军在华首都中心地带设置的高等级慰安所旧址遗存。
近年来,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断深入挖掘日军“慰安妇”制度这段历史和新的线索、文物、史料。纪念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连续6年前往广西、山西、江西、海南、湖南等地,实地走访慰问当地的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及家人。据了解,目前中国国内仅有10余位“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健在。
“在走访调查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的过程中,我一方面感叹她们遭受的身心双重摧残,另一方面被她们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所鼓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员刘广建告诉记者,为历史留痕,为正义发声,举办“慰安妇”主题展览,进行“慰安妇”问题研究,就是要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复仇,而是提醒人们珍爱和平,维护人类的公平正义。”刘广建说。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18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