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鄂温克草原上随处可见打好的草垛,63岁的敖德巴拉站在草原上,午后的阳光照在她金色蒙古袍上,分外好看。她是草原的女儿,也是“国家的孩子”。
9月16日,敖德巴拉在鄂温克草原上讲述自己的故事。新华网 李倩摄
1959年末,由于自然灾害,食品匮乏,3000余名南方的幼儿被分批送往内蒙古的11个盟市37个旗县的千余个家庭收养,敖德巴拉就是其中之一。
1960年初,三个月大的敖德巴拉辗转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像一颗小水滴落在了浩瀚无垠的大草原上。她的到来,滋润了养父母的心田。
5岁时敖德巴拉患上骨结核,为了保住她的腿,养父母卖掉了牛羊、马匹,以及心爱的雕花马鞍,倾家荡产为她治病,这份草原大爱让她万分感动,心生感恩。
“1980年参加工作之时我就下定决心,好好工作,回馈这片给我第二次生命让我成长的草原,不能辜负养父母为我付出的一切。”自7岁被养父告知身世以来,草原的恩情她一刻都不曾忘记。
扎根草原后,敖德巴拉成了草原上牧民的贴心人,除了汉语、蒙古语外,她还会讲鄂温克语、达斡尔语。为了做好妇女儿童工作,跨上马背走遍了3500多平方公里的鄂温克旗锡尼河东苏木,将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这片滋养她的草原,回报了养育她的土地和人民。
由于她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获得了各级先进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从工作岗位退休之后,敖德巴拉并没有从服务人民的“岗位”上“退休”,从“贴心额和其(蒙古语姐姐之意)”变成了“贴心额吉”。四十年来,她坚持拿出自己的工资去帮助草原上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去关爱那些孤寡老人们。
敖德巴拉数十年如一日尽其所能的帮助着这片草原上的一切,就如同当年,内蒙古大草原给她的无尽的大爱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