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饭圈”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鼓动“饭圈”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等行为。日前,中央网信办提出进一步加大“饭圈”治理力度的10项措施,包括取消明星艺人榜单、规范粉丝群体账号、严禁呈现互撕信息、不得诱导粉丝消费、规范应援集资行为等。
近年来,随着“流量”被引入国内影视业,“粉丝”成为影响文娱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资本鼓动和产业链助推滋生了粉丝非理性追星、无底线互撕、应援打榜、刷浏览量、恶意攻击谩骂等严重损害他人人身权益和精神健康的乱象。“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两个多月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近日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其中部署从强化综艺节目管理、榜单产品管理、粉丝消费管理和限制未成年人非理性追星等八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对“饭圈”乱象的全面整治。
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和“饭圈”乱象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职能部门、行业监管部门、影视节目制作机构、互联网平台、新闻媒体和各级学校等需要各尽其责,形成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治理合力。“饭圈”乱象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不良影响,特别容易对未成年人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以中小学校为主体的学校教育,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参与“饭圈”乱象治理中发挥特殊的重要作用。
首先,学校教育要致力于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过去,未成年人追星主要表现为个人行为,如今网络的兴起和发达给追星行为带来了极大便利,“饭圈”可以轻易完成内部科层化设置和“专业化”管理,使未成年人追星呈现高度集中化、规模化、“组织化”状态。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小学生网民进行粉丝应援活动占比5.6%,初中生网民为11%,高中生网民为10.3%;通过互联网进行粉丝应援,已成为未成年网民一种新的网上社交与休闲娱乐活动。
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规定学校要履行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严格管理学生的智能终端产品、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等职责。从参加“饭圈”乱象治理的要求看,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中小学校还应配备专门的教育资源和力量,关注学生上网行为,开设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或组织专项教学,帮助未成年人提高科学使用网络拓展知识视野、促进成长成才的能力,提高安全上网、文明用网的水平;通过家长学校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在家庭中使用网络行为,帮助学生提升使用网络中加强自我保护、抵制不良网络因素侵蚀的素养。
其次,要按照中央有关部署和规定,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理性追星、科学追星。追星本是由来已久的社会心理现象,不但未成年人因为年龄小、情绪化强容易陷入追星的狂热,许多成年人也不能免于追星的冲动。对未成年人追星不能完全禁绝,只能因势利导并努力兴利除弊,而在当今网络时代,未成年人作为“网络原住民”,往往能更熟练地运用网络资源和手段追星。故此,学校规范未成年人的追星行为,也要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和趋势,整合、盘活校内外社会文化资源,采取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形式,增强教育引导的实效。
具体而言,要为未成年人提供科学、完整的“追星图谱”,向中小学生全面展示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医疗、学术、文娱、公益等领域优秀分子、杰出人才、行业精英、青年领袖、先进模范和做出重大牺牲的英雄人物等各界“明星”的非凡事迹。要让未成年人认识到,所有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大贡献,代表了先进文化和文明发展方向的优秀人物,都是值得景仰崇拜并作为学习楷模的“明星”,追星不应局限于文娱领域的名人明星,更不应沉迷于少数几个“顶流”而无法自拔。
为此,学校应在语文、历史、思想品德、道德法治、心理教育等课程中融入引导学生理性追星的内容,或者有针对性地开设教育引导理性追星的项目课程,用袁隆平、钟南山、张桂梅(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创始人、校长,被党中央授予“七一勋章”)等各行各业优秀人物的精彩故事,有效满足未成年人学星、追星的需要,防范抵御“饭圈式”非理性追星甚至恶俗追星对未成年人的蛊惑与侵害。
总之,积极参与文娱领域综合治理,与各方合力探索构建“饭圈”管理长效机制,构建生动活泼、清朗健康的未成年人“追星”文化,学校教育大有可为。郭杰(北京汇文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