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 张素)近日由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39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服务机器人302.6亿元;另据预测,到2023年有望突破600亿元。
这份报告注意到,新一代人工智能兴起,使得服务机器人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新机遇。2016年以来,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到23.8%。
在专家学者看来,政策体系、经济环境、劳动力供给和商业需求是共同驱动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四大关键影响因素。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并且在未来仍然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
“未来的机器人一定是朝着自主化、鲁棒性更强、融合性更好、多机协作的方向发展,能够智能化、自主化、网络化控制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说。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表示,机器人核心技术要在触觉层面、嗅觉信息等领域实现突破,同时还需要操作的灵活性、感知的主动性,决策的智能性,进而实现机器人的发展目标“人机共融”。
“仿生扑翼、自动感知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意义重大。”汉王科技总裁朱德永介绍,近日,他们发布一系列新成果,其中包括新一代仿生机器鸟,分为大鸟老鹰/孔雀和小鸟毕方/蝴蝶两个系列,前者面向青少年人群主攻STEAM教育和航模方向,后者可以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
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报告还指出,要积极推动机器人在细分产业的应用示范,加快建设智能机器人的高质量应用场景等。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器件的基础上,五大技术都在向前发展,加上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法律、政策标准,我们正在构建一个智能社会。”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龚克说。
“多年来,我们用技术赋能生活,用智慧演绎场景,开创了一个又一个从0到1、从1到N的突破。”汉王科技副总裁王杰说,从响应无纸化办公的“电纸办公本”到升级扫描翻译笔,再到可见光人脸识别考勤机,研发者也将坚守承诺,用人工智能构筑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