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时间,课本封面由二孩变成了三孩,妈妈也不打扮了……”开学没几天,一些人对语文课本有了“新发现”。对此,人民教育出版社回应,封面上被误认为“爸爸”“妈妈”的,其实是“小哥哥”“小姐姐”。封面内容是专家特别设计的,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
小朋友们一起下棋、画画,竟被解读成二孩变三孩。
网传存误解
“妈妈”原是“小姐姐”
这份所谓的“新发现”全文为:一年的时间,课本封面由二孩变成了三孩,妈妈也不打扮了,头发随便一扎,衣服还是去年那件,只是旧了;多了个娃,爸爸也不在家下棋了,估计为了养家加班挣钱去了。
网上热议的两个封面分别是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六年级上册的封面。这段“看图说话”因为贴近“三孩”的社会热点,竟然引发议论,不少人转发。
对此,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其公众号上进行了解释:五年级上册封面上被网友们误认为“爸爸”“妈妈”的主人公其实是“小哥哥”“小姐姐”。“人家还是个宝宝呢,怎么就成了你们口中的爸爸?”“我也是个小姐姐呢,怎么就成了他们的妈?”人教社在公号中戏谑道。
封面有设计
融入传统文化贴近孩子生活
人教社介绍,封面插图由著名绘本画家景绍宗执笔,采用了传统的手绘水彩的表现手法,绘画带有浓郁的中国民俗风格,经过了专家的特别设计。
语文小学阶段的封面内容,选择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孩子贴近的题材,12册教材分别对应的是风筝、糖葫芦、皮影、布老虎、泥塑、端午、脸谱、对联、围棋、剪纸、国画写生、宫灯。
整体画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同时适当兼顾与教科书使用时节相对应,既让学生感受到画面之美,也体会到传统文化之美。比如,三年级上册封面以泥塑为题材,画家在创作时,将泥塑过程中揉泥、塑形、描色几个泥塑步骤同时巧妙地安排在一个画面中,近景还放置了孩子们制作的泥塑作品,画面安静而有意境;四年级上册封面以京剧脸谱为表现点,封面没有选取孩子在舞台上表演的画面,而是安排了表演前勾脸的片段,角度独特,为孩子勾脸的是一位老人,暗示着国粹京剧在新一代中的传承。
本报记者 牛伟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