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
世界大象日
当晚23时48分
14头北移亚洲象
由玉溪市元江县曼来镇
进入普洱市墨江县境内
目前在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癸能村委会
附近林地内活动
象群重返适宜栖息地
均在监测范围内
整体平稳
人象平安
数月以来的
无数个傍晚或深夜
这份来自
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省级指挥部的通报
成为许多人
习以为常的守候
人们透过手机小小的屏幕
守望着远方大大的牵挂
这一路
“象行千里人担忧”
终于
象群回到了适宜栖息地
时间回到8月8日
傍晚20时许
日头落下
向晚迎风
暮色覆上元江
将暗未暗
“象群南归”这部人与动物大片
迎来高潮时分
14头北移亚洲象
从容自在
没有犹疑
徐徐走过151.62米长的元江桥
大象前行的道路上
设置象道的大型车辆排成长龙
02:59
修建于二十世纪60年代元江桥
是横跨元江的第一座水泥公路桥
朴素而坚固的桥梁在新的红河大桥竣工前
曾很长一段时间
都是纵贯滇南国际通道的咽喉所在
两岸青山相送
滚滚江水见证
无数人凝神屏息
从元江北岸返回南岸
北移近500公里的象群
逾越了折返途中最大的天堑
助迁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
与之前萌翻全球的无数个视频片段相比
元江大桥此刻的一幕
壮美而隽永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提供
经历了此次大象迁徙
象北走
人南望
多年来云南对亚洲象的保护
终于交出了一份
不懈探索的合格答卷
象群如何在丰水期渡江?
2021年8月8日,一条看似不太引人注意的提示发布——
云南高速公路交巡警支队官微消息显示,2021年08月08日20:00,昆磨高速(G8511)甘庄至元江路段有野生象群活动,为保护象群安全及行车安全,采取系列管制措施。预计管制时间1个半小时。
但这在知情人的心中,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信号弹。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提供
元江,处在亚洲象适宜栖息地和一般栖息地的分界线上。元江以北,虽然部分区域亚洲象也能生存,但到了冬季降雨减少、气温降低、食物匮乏,不利于种群的长远发展。越往北,公众直接接触象群的经验越少,人象冲突防范难度越大。
所以让象群返回元江以南,一直被专家认为是此次帮助野象回到栖息地的关键。
象群自然渡江面临巨大的困难,玉溪市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及应急处置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杨应勇介绍——
象群北移渡过元江干流的时候处于枯水期,今年5月11日上午7:30左右,象群渡江时水流量为73立方米每秒。雨季到来后,元江进入丰水期,7月、8月平均水流量达到120立方米每秒,最高水流量达628立方米每秒。水流量的剧增,给带着小象宝宝的象群“南回”造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提供
为破解难题
指挥部精心谋划
精细部署
精准采取措施
为象群顺利渡江日夜奋战
↓↓↓
深思熟虑锁定适宜渡江点。 前线指挥部在象群还没进入元江县境内时,便由指挥部人员、水利部门专家、公路部门、林草部门专家对象群过江点进行勘察调查。短短几天内,指挥部工作人员便步行走完元江县境内76公里的元江河道,为避免象群从水域渡江可能造成的危险和伤亡,最终选择让象群从昆磨公路元江入口收费站附近老213国道老桥桥面渡江。
深入踏勘规划助迁线路。 为帮助引导象群移动至渡江点,前线指挥部确定了东、中、西三条线路。元江县委、县政府共投入车辆2844辆次,投入人力6673人次,加强对线路的围堵封控和投食引导。在这一过程中,象群无数次偏移既定线路,但经过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奋战13天12夜后,象群如愿顺利到达元江桥。
日日夜夜的心血凝成了采取措施的底气。 从曾经象群北移突入峨山县城的猝不及防,到超前谋划助象跨越元江的“精”和“准”,见证了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和现场指挥部工作人员数月以来与象群相伴,不断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8月7日,北移亚洲象群仍在玉溪市元江县甘庄街道附近林地内活动。
2020年3月
北移亚洲象群离开原栖息地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0年7月进入普洱
2021年4月16日
从普洱市墨江县进入玉溪市元江县
离开其传统栖息地
4月16日以来
北移亚洲象群迁移110多天
迂回行进1300多公里
途经玉溪、红河、昆明
3个州(市)8个县(市、区)
8月7日,北移亚洲象群仍在玉溪市元江县甘庄街道附近林地内活动。
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指挥长、省林草局局长万勇肯定地说,这次亚洲象群北移,对云南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从中也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在助迁过程中,形成了国家指导、省级统筹、属地负责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出台北移亚洲象群《保护与助迁工作制度》《安全防范常态化工作方案》和《应急管控方案》,形成“上下协同、前后衔接、专业有序”的工作机制。
助迁工作得到国内外野生动物专家的大力支持,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13名专家组成北移象群处置专家组,全程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30余人组成的专业“护象队”,全程指导布防工作,科学、有序、规范、高效帮助北移亚洲象群向南迁移。
制定了“盯象、管人、助迁、理赔”八字方针。通过地面人员跟踪与无人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象群实施24小时立体监测,实时掌握和研判象群活动路线。对亚洲象可能经过的区域,提前进行交通管制,疏散转移群众,避免人象接触。采取封堵重要路口、动态鸣警、科学投放食物等方式,多次成功阻止象群进入人群密集区域,帮助象群折返迁移。及时理赔,启动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定损赔付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云南亚洲象保护
历史上
亚洲象最北曾分布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北界南移
受到云南傣族聚居区域宗教与文化的庇护
亚洲象这一物种得以在此延续
成为亚洲象在中国的主要栖息地
近年来
人类社会发展对大型食草动物生存空间的压缩
导致全球亚洲象总量不断减少
云南的城市形象宣传片集体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中国屏”。(7月1日摄)
但是在云南
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
从30年前的约150头
增长到目前的300头左右
且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此次大象北移成为全球媒体焦点
对亚洲象在云南数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