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野象群在云南易门县十街乡附近山体小范围迂回活动。
13日早上,无人机再次拍到它们睡觉。视频中,一小象踩了另一小象的背;被踩的小象“伸伸懒腰”,踩到一旁大象的鼻子和脸。目前附近村庄安装大象识别系统,只要大象出现在监测范围内,就会报警提醒村民。
据云南省北迁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消息,从10日20时到11日17时,北上象群总体向西南方向移动8.12公里,持续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附近活动。
截至13日13时,象群仍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附近的山林活动。目前,离群的独象在昆明市安宁与晋宁交界处徘徊,与象群直线距离十多公里。
象群下山 并未进村
11日晚上,象群从玉溪易门十街乡附近的山上下山,但并没进村。它们在村子周边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山里。没进村,象群都去了哪里?它们的行踪又是如何?
总台记者王溪:我身后的这片地,大象在这里吃到了久违的芭蕉叶,还有这个田地里的苞谷。这个村里面有很多苞谷,如果象群发现了,可能会在这边停留更长的时间。
现在14头象已经在十街乡徘徊了好几天,专家猜测,它们可能是在等另外一头小公象。现在我们也是在密切地监测野象全天的行踪。
连续17天 5个小组接力监测象群
在象群行进的过程中,一直都有这样一批人风雨无阻地守护着,他们就是象群无人机团队、地面监测员和科研团队,大家亲切地称他们为“追象人”。今天就来认识一下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亚洲象野外搜寻和监测队。为了跟踪象群,他们已经坚守了17天。这些“追象人”如何“追象”?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总台央视记者蒋树林:首先给大家列举几个关键的数字。第一个关键的数字就是象群迁移外出400多天,行程是500多公里;第二个关键数字是监守17个日日夜夜,5个小组进行接力。云南森林消防总队的野外监测队分成了5个小组,24小时进行接力。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亚州象野外监测队负责人王捷:5月27日以来,我们动用5车20人8架无人机,5台红外夜视仪对象群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在监测过程中也常常会面对许多突发情况。
总台央视记者蒋树林:这三幅照片都是13日上午在密林中拍摄的,象群又酣然入睡了。它们能够享受非常惬意的休闲时光,就是因为我们有一群“守象人”“追象人”“护象人”不间断的努力和付出。
离群独象与象群或曾“隔空交流”
再来关注一下那头离群小公象的消息。目前,小公象和象群相距大约10多公里,象群所在地隔着两个山头就是那只离群小象的位置。这几天,象群是在易门县的十街乡徘徊,专家猜测,象群很可能在等待那只离群的小公象。其实在10日,象群曾朝着小象的方向叫喊。昨天,专家在回看象群和小公象一天行为的时候发现,在象群叫的同一时间,离群的小公象也在向着象群的方向叫,这是偶然吗?
总台央视记者朱慧容:专家说,应该是它们之间在进行交流,因为它们不仅仅是发出声音,还配合着一些肢体动作。虽然相隔着10多公里,但是并不能阻碍大象之间传递信息。
究竟传递的是什么信息呢?专家也告诉我,其实这几天小象的所在地,植被非常丰富,而且它已经在那待了好几天了,吃吃喝喝没怎么挪窝。而且还在那里洗澡玩耍,看上去小日子过得不错。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它在告诉象群,自己找到了一个好地方,让象群也来找它。
其实亚洲象毕竟是野生动物,即便有专门的人员在研究,我们对它们还是知之甚少。所谓“象”心难测,谁也说不准。
国家将出台大象保护远景规划
目前,我国亚洲象种群稳步扩大,数量由1985年的约180头增长到现在的300头左右 。针对亚洲象种群不断扩大的情况,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国家将出台大象保护远景规划,以便更好地保护亚洲象。
我国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与老挝、缅甸相邻的西南边境区域,栖息地范围包括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和临沧市三地约7000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季雨林。活动范围涉及国土面积37849平方公里,包含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实现更好地保护,长远保护规划首先考虑的是亚洲象的栖息地。
全国亚洲象保护专家组副组长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所长时坤:一个是要把现在比较破碎化的亚洲象栖息地,要提升它的连通性,让它有更大面积的连续的栖息地。这样的话能改善它的生存空间,包括改善存在的一些问题。
专家介绍说,其次要改善提升亚洲象栖息地的质量,做一些栖息地的修复工作。改善亚洲象的生存环境,让亚洲象生活得更好。
全国亚洲象保护专家组副组长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所长 时坤:那第三个方面,因为亚洲象我们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包括它的分布、它的数量、它的活动规律、行为等等,这些还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同时也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未来在调查监测、科学研究方面还要进一步地去加强,最后能够科学有效地保护亚洲象。
此外,专家指出,将来还要进一步推动和周边有亚洲象国家的国际合作。通过国际间的相互合作,提升保护水平,做到更有效更大范围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