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顺应潮流当与严格监管并重

2021-05-16 09:15:52

来源:互联网

中新社北京5月15日电 题:聚焦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顺应潮流当与严格监管并重

中新社记者 李纯

自2018年起,中国的互联网医疗发展呈现加速态势,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其发展更是进入了“快车道”。不再受制于空间、时间的局限,互联网医疗有利于提供高质量服务,促进医疗资源供应与医疗服务需求之间的平衡。

但另一方面,作为新业态的互联网医疗尚无可借鉴的发展经验,诊断准确、数据安全、个人隐私等问题也引发广泛关注,不规范甚至被滥用的线上诊疗同时存在,或将损害患者的个人利益乃至生命健康。

在15日于北京举办的2021中国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大会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顺应互联网医疗发展“潮流”的同时,更需加强对这把“双刃剑”的严格监管。

“浪潮时不我待”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实现了医患之间的“物理隔离”,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其跨区域的特性也打破了医疗资源的地域限制,推动医疗资源高效配置,缓解了线下医疗机构的就诊压力。

据中国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介绍,目前中国已有上千家互联网医院获得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除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互联网医院发展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北京市卫健委党委书记钟东波指出,对于普通民众,互联网技术可以重塑医疗服务模式,增加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可及性、普惠性;对于行业从业者,互联网医疗改变了医疗协作模式,可以指导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国家卫健委规划信息司副司长刘文先则提示,信息技术不能解决医疗领域的所有问题,应该将其向上向善的力量与医疗行业有机融合,特别是在此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为行业赋能、为医院管理增效、为医务人员减负、为患者就诊造福。

“三级医疗服务体系都要动起来,形成一股新的浪潮,”刘文先说,“这股浪潮时不我待。”

“绕不过去的坎”

在肯定互联网医疗带来便利的同时,线上问诊存在的隐患也需得到正视与防控。诊断结果安全准确、杜绝开售违禁药品、医师行医资格验证、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保护等问题,也体现出互联网医疗是一把“双刃剑”。

“信息技术是礼物,也是利器。”刘文先指出,强化线上医疗服务要靠技术,更要靠机制。运行机制、管理机制、思维理念都要跟上技术的浪潮,否则很难实现深度、有效的融合。

刘文先说,目前中国的线上医疗服务基础仍较为薄弱,价值机制、报销机制等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一些法规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都是绕不过去的坎。”

网上看诊的医生是真的医生吗?有无行医资格?是真人还是机器人?钟东波认为,这些问题“不像现场看病那么容易验证,所以也出现了乱象”。互联网技术具有虚拟性、跨区域的特点,有助于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但也存在被滥用的可能。

他指出,于业界而言,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仍须坚持依法依规执业,坚守医德标准;对政府来说,鼓励创新当与严格监管并重,既不能因惧怕风险而画地为牢,也不能为鼓励发展而放松监管。“需要我们业界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

“医疗供给侧重构”

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是“医疗”还是“服务”?相关意见分歧存在已久。在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崔勇看来,互联网医院的实质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供给侧重构”,协同整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重构医院的业务模式。

从这一角度讲,互联网医院应当能够提供居民健康服务、医疗机构服务、院际协同服务、管理决策服务。除了医疗服务能力体系,药品供应、业务管理运营模式、保险、工作平台信息安全等要素亦是建设高质量互联网医院的“必需品”,应该由医院之外的其他机构提供。

谈及未来互联网医院良性运行的完整体系,崔勇描绘了“需求引导,政府监管,医院主体,平台支撑”的轮廓。若将其比作“高速路”,医院就好比“汽车”,“公路”就是工作平台,政府监督是“斑马线”,还要有医保、支付、运营等百姓需求作为“引擎”,保证“汽车”不会跑偏。

在钟东波看来,高质量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要坚持“三个变、三不变”,即医疗服务模式在变,以病人为中心、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不能变;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在变,服务的规范、安全、质量不能变;参与力量在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不能变。(完)

 

关键词: 聚焦 中国 互联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