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视频
这是1956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和前一天的报纸相比,很明显,竖排的文字改成了横排。从此,在中国大陆,传统的文字排版方式发生了变化。
人们也许能从这一打破陈规的变化中,感受到一个特殊年份的到来。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刚开始,全国各行各业学习苏联经验,但经过实践,党中央很快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局限。
为准备召开党的八大和迎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55年底至1956年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进行了大量周密而系统的调查研究。1956年2月至4月,毛泽东分别听取了国务院35个部委关于工业生产和经济工作的汇报,逐渐形成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看法。
毛泽东明确指出,“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为了听汇报,毛泽东竟改变了长期以来养成的夜间工作的习惯。周恩来除个别时候因事请假外,每次都来。刘少奇、陈云、邓小平有时也来参加。
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每天听一个部汇报,书面都写好,还要当面讲。毛泽东问得很细,比如说问什么分子式,或者问英文字怎么讲,所以很多部长都很紧张。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所做规模最大的一次经济工作调查。
1956年4月24日,调查结束。毛泽东把汇报中发现的问题,概括为十个方面的重大关系。他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就这十个方面的重大关系发表讲话。这些讲话经过整理,便是著名的《论十大关系》。
十大关系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强调今后要更多地注意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第四、第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并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
十大关系后五条主要讨论政治关系,讲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