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烟溪:鲜为人知的红色摇篮

2021-04-30 16:46:10

来源:互联网

一重山水几重天,烟轻山黛溪如蓝。

烟溪市,宋开梅山,设安化、新化二县,因熙宁五年,章惇于安化境内梅山北麓之咽喉、资水中游之缓滩设榷茶互市而来。抗战时期,厂校西迁,常住人口过8万,时称“小南京”。

“南北之帝凿混元,此山不圯藏云烟。”正是在这个峦崖盘崄的角落,无数批不远万里的异乡人,为自己的信仰向死而生,用自己的生命铸就辉煌。这里,有上古首领蚩尤遗留的盘瓠行迹,有荆楚峒蛮相传的梅山神祇,有西汉名相张良隐居的渠江薄片,有吴三桂称帝败亡的衣冠剑冢。这里,有抗战“最前线的兵工厂”——国民政府军政部第十一兵工厂遗址,有炼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铀原料的309勘探队、715矿旧址。这里,还是红二方面军战略转移的长征之路,是湖南溆浦、沅陵、辰溪人民解放总队的主要战场。

每当度戒、清明或纪念日,映山红遍,梨花风起,纵使时光流逝,纵然山高路远,络绎人群总会沿着记忆里的坐标,挂一串纸幡,添一抷细土,铭记英烈。

斗旋岩

红十七师长征途中宿营地

雪峰山下斗旋岩,红旗漫卷誓言无声。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11月19日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撤离湘鄂川黔苏区,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率领下,从桑植出发,南下安化、溆浦等地,开始长征。

11月26日拂晓,红十七师进抵烟溪。寒风料峭间,数千百姓自发站在路两旁、田野里和山林边,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红旗漫舞,木匠们连夜赶造红军所需器具,裁缝们通宵赶制军裤棉被。部队夜宿斗旋岩,正好在革命英烈刘宽兴家旁。这个常年被匪贼肆虐、兵祸不绝的小山窝,标语与谣言混杂之下,乍现一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且将百姓作亲人的军队,山民从军之心顿生,但只有刘宽兴得到红军首长的批准,编入了炊事班。在12月5日湖南坡战役中送饭上阵地,遭遇敌人,拼死缠斗,不幸被捕。为了寻找红军去向,敌军严刑拷打,皮鞭抽、枪托捶,刘宽兴横眉冷对、一言不答,疼痛之下,向敌人喷出一口血痰,“我们的部队到延安去了,很快会消灭你们这帮虾兵蟹将”。通红烙铁,反复烫在他身上。受尽各种拷打折磨,于12月9日壮烈牺牲。家人得到消息后,在溆浦县谭家湾深子湖找到遗体,安葬在斗旋岩常湾。

刘宽兴只是100多名参加红军的安化儿女缩影,他们中有的成为革命骨干,有的英勇牺牲,有的成为无名烈士。

斗旋岩,位于烟江公路(安化县烟溪市-溆浦县大江口,民国时期湖南第六区的唯一交通干线)的咽喉地段,分水界是最高点也是安化与溆浦的分界点,著名的“分水界战役”就发生于此。1949年9月,溆沅辰人民解放总队同国民党第100军、省保安团和土匪张玉琳、石玉湘、贺幼农部在此激战两天一夜,彻底击溃国民党军队并活捉贺幼农,为解放湘中湘西奠定了基础。

1947年解放军四野挺进益阳县,黄克诚将军写信给武思光,请他回乡担任溆沅辰武装总队队长,湘西革命军司令员。1948年11月,武思光以低庄为基地,组建革命队伍。随即,四野决定总队的武器弹药由117师、114师赠送,并派出李忠军等20余人的政治工作队。1949年8月,113师解放安化东坪,总队由113师阎求让团长直接指挥,并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9月16日,分水界战役爆发,三营某连指导员李忠军指挥战斗中,发现敌军炮弹落在阵地,奋然扑倒向导——斗旋岩老百姓刘立甲,献出生命。战役胜利后,部队决定将牺牲烈士就地埋葬,刘立甲请求将李忠军遗体背回斗旋岩,安葬在自坪的刘家祖山,并誓言,子孙后代一定找到烈士亲属,年年清明、纪念日祭扫。2019年清明,镇政府出资12000元,新云马村村民委员会和志愿者协会立碑整修陵墓。

卧龙村

红色村庄建奇功

茶马古道,专家们只确认了青藏线、滇藏线和川藏线三条线路,2013年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是基于此。但自唐到民国,安化砖茶和红茶即为边销,今天的蒙古库伦、喀尔喀和俄罗斯莫斯科等地时常能发现100年甚至200年以上的安化黑砖茶和千两茶,安化应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烟溪向西贵阳分道,即滇藏、川藏、陕甘茶马古道。所产茶叶,源源不断地从这条古道被马匹驮着,被挑夫挑着,送往西北、西南边陲的茶马互市。

古道多山多水且道险路阻,常年阴湿,制好的茶叶极易霉变,先民创造性地制出了在任何条件下几乎不会霉变、越陈越香的红茶和黑茶,用它们满足了糊口所需,让山旮旯里的日子尽管卑微,却岁月静好,更让先民且行且珍惜,把人生家庭交付给了世道国运。

长岭坡,是往溆浦至贵阳必经的驿道。海拔不过300米,上坡下山的青石坡路长度均超过2000米,蜿蜒于山脊,或穿隙而过,或绕岗而行,或凿壁而通,或垒岸以成,宽处十几米,窄处仅能过一匹马。1935年11月,红二方面军会师溆浦后,就是在这里,长岭坡的“二进二出”(溆浦县城-新化竹园-冷江锡矿山、沅陵官庄-安化东坪-溆浦桥江),让敌人的围剿彻底破产,迫使几万敌军由围追堵截改作分散尾追,为红军在江溪、湖南坡、锡矿山等战役中歼灭敌军奠定了基础。

长岭坡下卧龙村,四面高山,中间一条小溪山涧而来,沿山而去。嘉庆年间修造的廊桥横卧小溪,一边是茶亭棚屋,一边是刘家祠堂。红军二、六军团到来后,沿山岙散居的200多户山民,要驻扎12000多人的军队,宿营十分困难。红军指挥部就设在祠堂,官兵大多睡在廊桥、田野、山林里。健在的村民仍然记得当年的情景,三个红军在祠堂围墙上用棕扫帚作笔,大写标语“打倒国民党”“实行土地改革”“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有个女红军拿着广播筒,沿山串户喊话“老乡们,我们是红军,我们不要群众一针一线”。山民要让红军进屋住,红军秋毫无犯;要送红薯包谷饭,红军把在双烟村借来的稻谷分给贫苦百姓;看到山民穿的烂布衣,拿出了沿途其他百姓缝制的衣裳。有两个脸色蜡黄的红军因腿伤倦伏在祠堂后的古树下,都不到扁担高,山民拿出熏制经年的陈茶熬成茶汤,让他们泡进木桶,清晨他们红光满面走进了队伍,并留下两块光洋。第二天,红军首长(据考证是萧克)检查军纪,走近廊桥,抬头四周,见五龙(山脉)抢宝(宝珠山),溪水蜿蜒、云蒸霞蔚,听得村名叫“坳头”,挥毫写下“卧龙桥”,家乡自此改名。可惜,正值大革命时期,村名改了,墨宝却再也无从寻迹。

20年后的1955年,还是在这里,数千百姓站在路旁,敲锣打鼓欢迎由国务院第二办公室筹建的309勘探队进驻烟溪。不久,就探测出以“老卧龙”命名、独具开采价值和工业意义的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为了抗衡美苏的核讹诈,勘探队以原地浸出法炼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所需铀原料,4名队员长眠于此。1970年,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发老卧龙铀矿床建设七一五矿,由核工业部矿冶局直管,1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职工接过309的棒。由于采用中深孔原地爆破方式采矿,数百名矿工们为共和国的核安全事业奉献了生命。

古道犹存,廊桥依旧,祠堂标语尽毁,只有后侧见证当年红军集结的古树,绿叶婆娑;旧址仍在,矿洞幽幽,厂房设备拆损,专辟的山头几百座坟,蒿茅耸拉、藤条荒芜。或许,这就是一种历尽甘苦的辉煌,一种深入骨髓的骄傲,一种无言以对的乡愁。

小烟溪

最前线的兵工厂

双烟,原名小烟溪,因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第十一兵工厂的两根大烟囱而得现名。

1935年11月26日傍晚,红十七师先遣队到小烟溪打探军情。10多名战士进村后,组织甲长、前任甲长和10多位有威信的老人在尹家祠堂开了两次土改会议,筹到几百斤粮食和一头百来斤的生猪,并出具了两张借条。第二天,27名战士又进村,将先天借条付款后,肩扛手提,组织村民整修了道路和20多级青石台阶。郎中尹德一见战士手脚受伤,诊断用药后,红军首长特意将底部刻有cane字样的烟斗留作纪念。当天深夜,主力部队由这里向湖南坡转移,12000多人只留下一路满是脚印的泥泞,没有惊扰一家一户。

1937年,国民政府将巩县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合并,限时7天南迁,改称兵工署第十一兵工厂(代号:烟溪巩固商行)。在湖南工运党组织的帮助下,一场并不弱于宜昌大撤退的兵器大南迁就此展开。千帆竞发,几万吨机件材料、数千名军人,整体从武汉船运株洲再到益阳后,4天时间内全凭肩膀,老小上阵,迁至双烟。平山砌堤修路,搭房挖洞架梁,调试机器整理设备,1个月内投产运行。它是国统区最大的兵工厂,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大小战役的枪弹供给地, 被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誉为“最前线的兵工厂”。

1939年12月11日上午,日军派出1架侦察机、9架轰炸机,三架一组空袭双烟。423幢房屋瞬间被毁,162个洞库急速坍塌,洞内士兵和工人大部分窒息死亡。13日上午,9架日机再度临空,刚刚清理的厂房、收殓的骸骨全被炸成齑粉。两轮轰炸,投弹60多枚,山头削掉10多米,山脚硝烟弥漫、血满山河,惨似人间地狱。包括11名中共地下党员在内的兵民死伤超过10000人,无法辨认,只能因陋就简整体掩埋。工厂全毁,一部紧急迁往辰溪和重庆,一部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到1947年,黄克诚将军率领的四野进驻益阳后,明电“请求接管”。第十一兵工厂裂变,改造为沅江兵工厂、株洲兵工厂、江麓机械厂、武汉长虹机械厂、重庆长安机器厂,成为新中国兵器工业的摇篮。

雁字排空,听号声嘹亮;叠幛芙蓉,感归心似箭。这是一个热血滚烫的坐标,一个接一个英雄的名字跃然而出;这是一段初心如昨的记忆,一代又一代传递着梦想的薪火。他们的名字早已镌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他们的守护正在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几度黄昏醉,何时良人回。踏遍红尘,天涯只身落风尘,独守别桥离难渡。成荫结子后,记取种花人。落英缤纷,绿云蔽日树囷轮,泪雨且待英魂归。

关键词: 安化 鲜为人知 红色 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