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鳌亚洲论坛昨天下午举行的“城市群带动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分论坛上,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林郑月娥表示,要“拼船出海”,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每一个城市应该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城市的不同特点也使大湾区在科技创新领域具有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具备了世界其他湾区所不具备的优势。
可解决香港科创发展需求
“要拼船出海,当然是由于城市群里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特点,我们才能联手拼船出海。”林郑月娥说。
粤港澳三地怎么用好各自的优势来“拼船出海”呢?林郑月娥以科技创新为例做了一番说明。“香港有很好的科研能力。我们有五所大学是世界100强大学,有强大的科研团队。但我们缺乏的是什么?香港只有700多万人口,要把研发成果转化,缺少一个很庞大的市场。制造业也是香港所缺乏的,这也成为香港的研发能力没能很好转化的原因之一。”林郑月娥说。
粤港澳大湾区有7200万人口,有庞大的市场和很好的制造业能力,正好应对了香港的需求。
科研公司做大做强需要融资,而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企业会到香港进行融资。林郑月娥表示,近几年,香港在新科技融资方面的工作十分出色。
“在科技创新领域,香港具备非常完整的产业链,这是世界其他湾区所不具备的。所有有关科技创新的产业需要的元素,集合在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这是非常难得的。”林郑月娥说。
在两年前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排在最前的既不是金融,也不是航运,正是科技创新。林郑月娥表示,她非常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发展前景。“未来大湾区的发展不单是拼船出海,应该是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林郑月娥说。
大湾区同时具备四大优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也从他所倡导的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多重发展优势进行了解读。
“新结构经济学强调比较优势。真正抓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比较优势,要考虑四个要素:资金,人才,产业集群,市场。”林毅夫说。
资金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香港和澳门都是全世界高收入、资本丰富的地区,内地的深圳、广州、珠海、也是国内的高收入地区。林毅夫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本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有优势的。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人口多,人才也多。香港和广州有好的大学,是人才高地。珠三角也是世界上制造业人才最集中的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产业集群都存在比较优势。林毅夫认为,大湾区整体的产业集群可以进行最好的分工,形成最有效力的产业集群。
而在市场方面,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优势,经济总量占全世界大约18%,世界上还有82%的市场。林毅夫说,如果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形成规模,可以充分利用国内跟国际两个市场的优势。
怎样理解“拼船出海”?林毅夫表示,如果把粤港澳大湾区各地人才、资本、制造业的优势发挥出来,能够形成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的策源地,贡献于我们在新时代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引领全国的经济发展,并且贡献于世界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