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15日电 (张蔚然 黄钰钦)在中国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总体国家安全观系列丛书新书发布会4月15日在北京举行。丛书试图以一种通俗而不失学术、鲜活而不失严肃的方式,让读者走进国家安全这个既神秘高端又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领域,在拓展知识开阔眼界的同时,提升国民的国家安全意识。
记者在会上获悉,丛书共六册,分别是《地理与国家安全》《历史与国家安全》《文化与国家安全》《生物安全与国家安全》《大国兴衰与国家安全》《百年变局与国家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系列丛书发布。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致辞。张蔚然 摄
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当天表示,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以推出系列丛书的方式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特殊意义。丛书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同时超越总体国家安全观本身,透过历史、地理、文化等视域,从大国兴衰、百年变局等高度帮助读者认识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
“去年赶上新冠疫情突发,所以我们临时增加了一本,就是《生物安全与国家安全》。”袁鹏特别介绍说。
他在丛书总序中指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从最初提出到不断完善,统筹发展和安全从被重视到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安全发展理念被要求贯穿到中国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十个坚持”系统集成,自成体系....。。凡此意味着,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思想和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逐步形成,而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集中体现。这也就意味着,总体国家安全观不只是国家安全职能部门的工作指引,而应成为从事各项工作的党政干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从大国走向强国的中国人民的必修课。
出席当天新书发布会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的历史时期,中国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能力空前增强,同时国际上干扰中国发展的动作也不断增多。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新的历史时期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定维护国家的整体安全,提供了根本的遵循。
谈及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传统安全观的区别,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唐永胜在发言中强调,面对当前各种各样的挑战,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已经难以全面认识国家安全、指导国家安全。因此,战略研究要超越过去习惯的思维,要从系统的角度理解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倪峰进一步表示,回顾过去六年国家安全形势总体的演变过程,中国外部安全环境发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变化。展望未来,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外部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聚集。在外部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凸显国家安全的基本功能,在国家发展改革过程中更显紧迫。
国家安全观作为严肃的学术话题,如何“破圈”成为通俗易懂的读物,既是系列丛书的特点,又为实际编纂提出了挑战。丛书各分册主编在推介时普遍表示,总体国家安全观系列丛书从历史、地理、文化诸角度看国家安全,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和初步的探索,既有国家安全主题的严肃性、政论性,又兼顾可读性、知识性。
具体而言,以案例为切入点是系列丛书一大亮点。《生物安全与国家安全》主编张力介绍说,《生物安全与国家安全》在编纂过程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既包括黑死病、瘟疫、新冠疫情等公众最关注的例子,也涵盖抗生素、基因编辑、生物安全实验室等可能对全球生物安全造成危害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