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了“超级中学”“掐尖”,县级高中提前“抢人”的荒诞景象自然也能消失。
面对“超级中学”,县级高中如何“自救”?近日,河北衡水邻县的高中提前让初三学生到校学习,引发关注。
据报道,在学生和家长没同意的情况下,蠡县多所学校的部分初三学生接到通知,要求去当地县级高中“集中学习”——这些学生成绩位于全县前400名。对此,有家长质疑,“去哪儿上高中是我们的自由,强制孩子去县级高中有什么依据?”当地教育局则称,“蠡县生源外流太严重了,这么做就是为了留住生源。”
首先须明确,县级高中此举涉嫌违规提前招生,也涉嫌侵犯学生的选择权。要振兴县级高中,不能依靠其如此“自救”,而应规范所有高中的招生,严格执行教育部禁止跨规定地区招生、提前“掐尖”招生的规定。
近年来,“县级高中塌陷”问题引人关注,其中有诸多原因。但最重要的就是本省存在全省招生的“超级中学”,其野蛮生长产生虹吸效应,造成县级高中师资和生源流失,也严重破坏教育生态。除提高学生上学成本外,还让更多只能在县域里求学的学生接受更差的基础教育。
若分析“超级中学”的发展、壮大过程,基本上都存在当地给予特殊政策,甚至是涉嫌违法的政策的问题,如默许公办、民办不分办学,以民办身份在全省大规模招生、用公办资源办学等。简言之,“超级中学”是地方追求升学政绩,与资本共同推进产生的结果。
2019年,教育部发文明确的招生规则,有的省份严格落实了,有的则没有。如,河北省教育厅发布的2019年招生工作通知,提到“严格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但并不针对民办高中。而面对衡水第一中学、衡水第二中学这种民办高中的招生攻势,不要说周边县级高中无招架之力,其他地级市要留住生源也难。
有人认为,这是市场竞争结果,不足为怪。但问题在于,这是民办高中拥有不同的招生政策的结果。河北省额定的普通高中规模,每个年级不超过2000人,教育部的要求是“每个年级不得超过1000人”,但衡水一中等学校每年的招生规模都超过3000人。这也明显有违基础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
2019年,国家层面就发布专门意见,对办学方向、教育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队伍、教育生态等存在严重问题的地方,要依法依规追究当地政府和主要领导责任。这强调了地方建设良好教育生态的责任,遏制超级高中“掐尖”,振兴县级高中,推进县省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地方发展教育的首要职责。
而落实这一职责,就要从禁止超级高中的“掐尖”招生做起。遏制了这种“掐尖”,县级高中提前“抢人”的荒诞景象自然也能消失。
□熊丙奇(教育工作者)